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民办学校幼升小不考学生却考家长 民办小学上演“幼儿版高考”

泰安日报 2017-05-18 09:46 大字
 

□记者 韩波

近日,上海民办中小学升学面谈工作陆续开展,有的民办学校在学生面谈过程中,家长被要求做问卷调查,问卷不仅考察家长们的学识,还要求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俨然“查三代”的架势。更有的学校面试中要看家长的身材。从各地的录取情况看,录取人数可谓“十里挑一”,被戏称为“幼儿版高考”。

民办学校幼升小,不考学生却考家长,甚至要“查三代”,引发了不小的舆论风波。

幼升小“查三代”?上海对“考家长”学校批评追责

5月6日至7日,上海市集中举行171所民办初中、小学入学面谈。而自6日起,陆续有家长发布消息称,部分学校入学面谈,对家长提出考核要求,不仅要求家长作答类似公务员(课程)测题的问卷,还要求填写孩子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俨然“查三代”的架势,引发了不小的舆论风波。

一名参与过阳浦小学入学面谈的学生家长表示,6日当天,校方将陪同前来面谈的家长集中到几个大教室,现场扫码,通过手机完成家长问卷。问卷除推理题外,另有主观题等题型,包括类似“如果对老师或者学校工作有意见,您会如何处理”这类应用型试题。而上海另一所民办学校,青浦世外学校的入学面谈,其对家长的考察方式则更为“直接”,其中甚至包括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工作单位、职务及学历。

5月6日,阳浦小学回应“家长问卷”一事称,设置这一环节,一是“提供家长梳理自己育儿心得的机会”,二是为了“收集足够的、真实的孩子成长信息,通过大量的案例积累,寻找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而对于家长而言,问卷“不是强制行为,可选择做,也可不做,即便做了问卷,也有提交与不提交的自由”。阳浦小学据此致歉称,问卷内容中涉及部分逻辑思维题目,原意是“在家长等候过程中让大家动一下脑,不至于太枯燥”,并称“思考不周”。

7日,青浦世外学校公开致歉,称家长问卷属于“不当调查”,其原因是学校“对规范招生要求不重视”,“违反了教育公平原则”。青浦世外学校一名负责招生的教师表示,此次问卷调查“与学生录取情况无关”,“家长可不填”。

两校事后的解释,并未能逃脱主管部门处罚。7日晚,上海市教委回应此事称,涉事阳浦小学、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两校的相关行为,“有违义务教育法和本市招生政策中强调的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中小学生教育权益的基本原则”,并对涉事两校作出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责成涉事两校所在区教育局将此事通报学校董事会并对相关负责人追责,此外,要求两校公开致歉并核减明年的招生计划的处理。

现象:民办学校考察学生家庭情况现象很普遍

有教育界专家表示,“幼升小”过程中,民办小学在招生时普遍都会考察学生家庭。在学校看来,所谓的“考家长”是在考察家长的教育理念,学校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契合很重要。

时下民办学校竞争日益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而校际之间的竞争主要是考试成绩、升学率的竞争。专家表示,民办学校之所以热衷于“选择”学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生源以及学生的家庭社会资本是学校实力非常重要的体现,把好生源入口关,学校有利可图。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家校合作相对容易,学校布置各方面工作,也能得到来自家庭的更多支持,自然,对于学校办出成绩也更为有利。而且,学生毕业之后,相对较为优秀,也能给学校带来一定声誉。所以,“学校有冲动做这种事。”

在幼升小招生被教育行政部门严格禁止组织纸笔测试和学科考试的情况之下,对招生学校而言,要顺利招到课业优秀的生源,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乎,校方就将对孩子的考核变通为对家长的考察和测试上,应该说这不是偶然的,是民办学校的一种无奈,当然也是对教育行政命令的一种阳奉阴违的“变通手段”。

专家表示,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的定位,差异较大,这也决定了民办学校更倾向于“挑选”优质家庭以及生源。公立学校是由政府提供基本教育服务,首先要保证教育公平,让符合条件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教育,而民办教育满足的是国民的选择性需求,属于公立教育系统的重要补充。

在这个意义上,专家认为民办学校出现选择家庭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多元的社会,不同经济条件或教育理念的家庭,对教育需求层次也不同,有的家庭不是停留在“能上学”,还会考虑教学理念、办学条件等,虽然费用可能要高一些,但师资管理水平或者特殊授课方式等,是家长更看重的。

不过,“民办学校在选择学生时,也要顾虑社会的感受。虽然从定位来看,学校可以选择,但是,不能说选择就可以毫无限制。”专家认同教育部门做出的决定。

家长: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2016年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中有这样一段台词:“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就完了。”

从家长角度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为人父、为人母的正常心态。家长对优质民办小学的哄抢现象,归根结底是想赢在教育投资的起点上。想上好的大学,就需要上好的高中,而只有上好的初中,才更有可能上好的高中。倒推下来,起跑的关键节点就在于小学,国人津津乐道的“学区房”,基本上就是指小学。当然,小学有公立和私立之分,优质公立小学采用“划片入学”模式,这就成就了屡出天价的“学区房”;而民办小学则采用“择优录取”模式,一些优质民办小学虽然价格偏高,但比起户籍和产权的限制来,也算是在可承受范围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哄抢。只是僧多粥少,如何更大程度上择优,除了将学生作为考察的主体,这类招生模式很容易就想到了“家长面谈”。

在采访中,很多家长都表示,我们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也明白“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我们要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让孩子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毕竟在现在的中国社会,文凭仍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教育依然是普通人实现阶层跃迁最好的机会。

专家分析,一些大城市出现的“民办优先,公办保底”背后,实际也蕴含了社会分层隐忧。“大家害怕社会出现玻璃天花板,落后地区或者工人农民的子女,失去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升迁的渠道,阶层固化,寒门不能再出贵子。民办学校客观上起到的就是社会分层的作用,甚至固化已有的社会分层。”

在专家看来,这恰恰也是当前中国教育为何压力如此之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日益高度分化,需求多元,很多人希望继续巩固自身在社会中的有利条件,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社会的升迁渠道愈发狭窄,教育甚至成为最后的通道,那么,保障教育公平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专家:搞教育不是搞市场,要特别注重兼顾公平

大城市的教育公平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更多的还是不同社会阶层或团体,对教育需求的冲突问题,应尊重并保障多元化需求,家长可以选择能够承受或者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

针对一些大城市出现的“民办优先,公办保底”的现象,专家表示,在理想情况下,公办学校有“托底”的责任,即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民办学校则负责提供更多元的教育模式。

因为民办学校不承担教育兜底责任,而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探索形式存在的,考察家长的性格特点、教育理念,以更好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将“面谈”变为“面试”,以至于在父母甚至祖父母的学历、工作、职务上设卡,则有悖于教育公平理念。

“民办小学‘挑家长\’,本质上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专家认为,这类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民办小学是稀缺的,特别是一些颇有名气的民办小学,动辄录取比例是10∶1以上,学校稳居强势地位,可看作经济学上的“卖方市场”。但搞教育不是搞市场,更不是做买卖,要特别注重兼顾公平。解决对策显然就是善用市场无形之手,持续降低民办教育门槛,矫正其供需失衡,同时要持续推动公办教育资源均衡化,发挥好它的兜底作用。

网来网去

@雷哥:我总觉得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做事情只要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就可以了,不是所有的期望都是可以通过一个“拼”字就可以如愿的。关键是,拼的代价大人和孩子一定要看得清楚明白,能够承受,所以是有风险的,要有这个意识。孩子不能作为家长满足自身荣耀的牺牲品。

@人心至上:我是绝对不会去拼!我不指望孩子以后多出色来光宗耀祖什么的,我的心愿很简单:孩子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就好!短短的童年干嘛让他们补习这补习那的?大人累孩子更累!说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其实还不是大人们自私想让孩子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梨园饮品:幼升小堪比高考就是个笑话。教育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家长不要舍本逐末。

@missShu:现实是,你周围别人孩子都在上补习班就你娃儿不上,你可能会焦虑了……

@卡卡旅行:不同的学校里的人对孩子也影响巨大,至少看我两个亲戚的孩子连价值观都差距相当大,我一朋友周围也是这样,所以本来有套普通房子,为了让孩子上重点小学买了高价房,现在死命地还房贷,现在孩子少了,但好学校仍然不够用,希望20年后到他们生孩子那时候学校资源可以有变化。

新闻推荐

我区各级各部门安排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李可新 侯磊 刘玉宁

东昌府讯5月15日,区委党校召开全体党员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座谈会。会议就如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