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阿来书单

华西都市报 2017-04-23 06:08 大字

《非洲的笑声》

([英]多丽丝·莱辛)

2007诺贝尔文学奖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这本书中追忆了她对津巴布韦的四次故乡寻根之旅访问:1982年、1988年、1989年、1992年。她言辞犀利地叙述了津巴布韦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丛林中野生动物的锐减到社会的腐败,从疾病的扩散到贫困农民集体合作项目的成功……莱辛以锐利的目光洞察当地人们生活的普遍状况,把种种斗争描写成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并使我们从中看到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矛盾与冲突。她通过直接语言材料、叙述片段的拼接、第一人称叙述者的隐退等艺术手法颠覆了传统游记体小说的写作方式,笔墨均衡的书写每一个旅行者遇见的人物的言论主张或者生活方式,以此传达出莱辛对人类的生存和命运的关注。

《大河湾》

([英] V·S·奈保尔)

“殖民者走了。国家独立了。萨林姆千里迢迢跑来到大河湾上的小镇,在这里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和接触到的每一颗尘埃上,都似乎散发着梦想和未来的芬芳。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朝这里奔来,都像那满河的水葫芦朝小镇漫卷而来。水葫芦开着紫色的花,默默无语。但眨眼之间,萨林姆发现繁荣里总透着无边仓皇,无论他怎么挣扎,他永远是一个两手空空的异乡人,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可以回去的地方。只有水葫芦依旧在黑色的大河上默默无语。”这是奈保尔继《自由国度》之后的第二部非洲题材的小说。以后殖民时代动乱的非洲国家为背景,用一个在非洲谋生的印度裔杂货店主的口吻、用平静的语调,说出了人们不想看到、不愿承认、更不敢说出口的真实:殖民地独立之后,非洲人民所遭受的灾难远远超过殖民地期间。他们在挣脱了部落的枷锁和殖民者统治后,却无法进入现代人的生活;社会没有秩序,动荡不安;形成了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既无规矩、更无法律的混乱局面。印度裔英语文学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1932年出生在中美洲特立尼达岛上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后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文学,开创了英语文学创作的新维度,关于身份的焦虑和心灵的飘零贯穿其写作人生。“世界如其所是。那些无足轻重的人,那些听任自己变得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陆键东)

这本书最早于199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很快在全国读书界引发了“陈寅恪热”,并带出许多话题,如关于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学人风骨,此书遂成为90年代的“标志性读物”之一,而一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亦被广为传颂。这本书表面上看是一本人物传记,但是也可以作为一本历史著作来读。在这本书里,作者诚然是在试图还原一位大师在特殊年代里的悲剧结局,但他却有意无意地展现了一副知识分子的众生相。通过作者的记录,我们才得以知道陈寅恪作为一位“教授中的教授”所具有的强烈文化磁场,正是他的学识和品格,令他在晚年那段孤寂的岁月中依然吸引着众多优秀的知识分子。这样来看,《陈寅恪的最后20年》或许也可以被作为是一部中国当代史著作来读。

《马帮旅行》

([美]埃德加·斯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西方传教士的进入,云南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一角,各国学者、记者接踵而至,或调查研究,或探访旅行。探访旅行者中就有青年的斯诺。1931年,他由越南,进河口,经昆明,过大理,出腾冲,到缅甸,随马帮探访旅行过程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于是用冷峻目光审视之后,以随笔《马帮旅行》客观地将云南独特的风光、民风、民俗、民情作了历史性的“定格”。

提起斯诺,人们会首先想到他的《西行漫记》,其实他还到云南探访,写下弥足珍贵的《马帮旅行》。读这本书,仿佛穿越时间隧道,漫游于70余年前的云南。自然风光是那样的优美,“四周是茂密的森林”,“森林沿山坡而下,一直延伸到河边”,“也有的时候,在道路两边,几英里长的范围之内,全都是茶花,或数不清品种的大杜鹃,开着一大片淡紫色或白色的花朵”,“还有盛开的野梅花,它们一片片地生长在小山坡上,在风中就像一条条游丝,风静时又像朵朵娇美的红云”。山间有马帮行进的羊肠小道,并不时传来马帮的铃声和马驮的嘎吱声。斯诺本身为新闻工作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对细节的敏感度,都赢于一般人。

《被遗忘的王国:丽江1941-1949》

([俄]顾彼得)

半个多世纪前,俄国人顾彼得来到丽江,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宽阔的坝子,深深打动了俄国人顾彼得。他称之为“被遗忘的王国”。他在书中较翔实地描述了20世纪40年代或更早期的丽江风情。举凡民族、宗教、节日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无所不包,是一本不可多得亦可算为最早的丽江风情录。

顾彼得,1901年出生于俄国,1941年到云南丽江,1949年离开,在丽江共停留的近九年时间里,他生活在丽江当地人中,并很好地融入他们,以一个旁观者但又不止于旁观者的角度和深度介绍丽江那时的民俗,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不是一个外国人浅尝辄止的好奇和旁观,而是一个学者对丽江当地少数民族和纳西族文化在精深考量和研究后的心血之作。文字涉猎角度极广,单单是作为一段历史时期的完整切片,已经具有宝贵的活化石的作用。

《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

([美]约瑟夫·洛克)

作者在这本书中全面论述了滇川地区纳西族的历史、地理和生态环境。作者不仅旁征博引大量的中国历史资料、外文资料和地方口碑传说,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实地考察了几乎滇川地区纳西族所有居住区域的山山水水,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本书可以说是将史料和实地考察密切结合而写出的一本实证民族史地杰作,更是“一本周详、准确论述西南各民族尤其是纳西民族史地、文化的力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实习生杨小涵

新闻推荐

德廉兼备的乡贤邓士昌

邓士昌(1573—1623),字龙门,号尔炽,广安姚坪里(今协兴镇)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先后任南京户部郎中、浙江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太守、湖广按察副使等。邓士昌从小聪颖,爱好读书...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阿来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