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扶”出新天地 ——记甘孜县仁果上村“第一书记”黄鹏鑫
■余应琼 文/图
●“他能吃苦,不怕吃苦,不像大家印象中的90后。”
●“为了仁果上村,他尽心尽责。”
●“他点子多,脑子好使,给我们制定的发展路子可行。”
如大家所言,眼前的黄鹏鑫,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和担当。
2016年1月,黄鹏鑫从州气象局选派到甘孜县仁果乡上村任“第一书记”。
关注民生
以扎实作风取信于民
“仁果上村基础差、产业弱,刚到村里,感觉特别不习惯。”黄鹏鑫决心要与全村群众一起改变现状。
“上村要发展,必须得有一个好的领路人,带领大家发展产业”“没有好的基础条件,干啥都不行”……翻开黄鹏鑫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搜集这些意见和建议,黄鹏鑫跑遍了全村65户,并将每户村民的情况一一登记在册。
摸清了上村的村情民意后,黄鹏鑫将工作重心调整到着力解决群众急需急盼的问题上。
上村仅有一个取水点,供应全村65户群众的生活用水。黄鹏鑫联系水利局争取管道3.2千米,带领村民投工投劳,挖掘管道渠,饮水入户,彻底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对接扶贫移民局,建设通村公路1.03千米、联系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投入82.5万元推进庭院整治、风貌改造、改厕改厨、穿衣戴帽等住房环境整体改造,使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藏家小寨”越来越美了。
突出精准
因地制宜发展增收产业
黄鹏鑫了解到村里约有30人从事木工、木匠活路,村委会主任土登生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让他动了建立手工木工经营合作社的念头。
面对启动资金的难题,他打起了自己“娘家人”的主意,寻求派出单位州气象局的支持,有了4.5万元的建设启动资金,并通过甘孜县扶贫移民局争取到产业扶持周转金15万元,投入到了合作社后期的建设当中。
“木工加工合作社分为木工展示区、游客休息室、小卖部等三个部分,定位是一个综合服务站,主要的目标客户是途经317国道的游客。目前,已全部建成,正在装修。”黄鹏鑫介绍,仁果上村的村民将把木艺和藏画结合起来,制作成工艺品,供游客选购。同时,还将设置休息区域,为游客提供茶水饮料,他们在休息的同时,还能好好欣赏一下雪山风光。作为配套,服务站旁边还将新建一座环保旅游厕所。
至于合作社的运营模式,黄鹏鑫有自己的想法,既要提高产业带头人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也要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保障。黄鹏鑫表示,将借鉴内地村级合作社的先进经验,采取合同责任承包制,由合作社带头人进行承包经营,每年为村子支付2万元的承包费。
村民多吉说,黄鹏鑫这个“90后”视野开阔,大家都支持他。
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问题,黄鹏鑫又将目光投向了贫困户。建档立卡户向巴彭措家儿媳妇生友,毕业于“9+3”职业学校裁缝专业,但苦于缺少发展资金、无渠道经营,家庭经济收入一直上不去。2016年初,黄鹏鑫帮助他家申请了2万元低息贷款。生友夫妇利用这笔资金,在西藏做裁缝相关生意,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除了劳动所得收入1.5万元,再加上护林员收入、农业种植收入、政策性补贴,2016年,向巴彭措家年人均收入达到了6643.61元。
黄鹏鑫与县农牧科技局联系,为群众发放2100斤黑青稞种子,争取化肥20斤,建立黑青稞种植基地70亩、“康青八号”青稞基地300亩、马铃薯基地200亩、蔬菜基地20亩。他还配合村农技员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春耕;带领村干部疏通堵塞已久的灌溉渠1100余米;秋收时,利用村集体所有的收割机,采用本村收割按成本支出模式,最大程度节约村民的劳动力。2016年,仅农业种植收入这一项,上村贫困户平均收入达到了8300元。
不仅扶“志”还扶“智”,不仅“输血”还“造血”。到地头、察民情、听民声,千方百计协调争取政策、资金,全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模式发展产业,为村民铺就了一条奔向小康的幸福路,上村这个偏僻落后的乡村在的黄鹏鑫引领下,正慢慢蜕变。
新闻推荐
《人民的名义》用了他的诗歌,昨天刷屏让他意外走红 成都商报独家专访郑西坡原型人物丁可—— “我和郑西坡的确有很多相似的故事”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昨天又刷红了一个背后人物,他就是剧中工会主席、诗人郑西坡的原型人物丁可。剧中郑西坡吟诵的《母亲的专列》《一般化的女孩》《流动的国土》三首诗,均出自《扬子江》诗刊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