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阳光洒向城乡 ——我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纪实席真 安琳琳
4月15日下午,古楼街道湖北社区,十几名京剧票友或抚琴、或亮嗓,名家选段字正腔圆、韵味十足。这些票友都是社区居民,他们尽情展示才艺,与邻里分享快乐。
此时,在与湖北社区相隔25公里的梁水镇杨天洪村,村民们完成了当天的农活,正在参加“村村乐”广场舞巡演,土生土长的村民把原生态视觉盛宴跳出了“新高度”。
城里的票友献艺,农村的广场舞巡演,两个片段共同演绎出东昌府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影像。
文化地标植入百姓生活
翻书架、查资料、做笔记……4月14日,眼看着天色已晚,沙镇李庄集村村民李念发在农家书屋里意犹未尽地合上了书本。“这本书对俺养鸡很有帮助,一时半刻看不完,俺想借回家慢慢看。”经管理员登记后,李念发带着书回了家。在东昌府区农村,包括农家书屋在内的文化大院里既能读书看报增长见识,又能休闲娱乐锻炼身体,还能开展农技培训,普及政策、法规、科学知识,一阵阵文明新风从这里兴起,一批批新型农民从这里走出。
闲时到村文化大院看看书、跳跳舞、听听戏,这处最热闹的院落俨然成了全村的“文化地标”。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院,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地标”已悄然建立在普通群众的生活中。该区对288个农村文化大院进行优化升级,建设完成农家书屋255个、电子农家书屋130家,连年加大财政投入,为文化大院配备了演出服装、音箱、电脑、乐器等器材,为每个农家书屋配送了桌椅、图书、杂志等。该区还利用专门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为“文化地标”添注影像视角,去年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9200多场,实现了行政村公益电影放映全覆盖。
文化滋养融入群众心田
“韩老师说我画的松树树形有,但松枝太小了。”在今年第一期“东昌文化大讲堂”上,新区街道王屯村的颜红对画出的第一幅国画作品虽有遗憾却也知足。今年42岁的颜红是书画爱好者,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听说“东昌文化大讲堂”要开设山水画初级培训,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在这次培训中,还有32名像她一样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国画爱好者接受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市艺术馆研究员韩英凌的指导。
“东昌文化大讲堂”自2012年开办以来,已成为东昌府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响当当的品牌,深受百姓喜爱。作为免费培训的公益活动,“东昌文化大讲堂”不断扩容,先后举办了摄影、书画、器乐、曲艺创作等20多类培训班。
大讲堂不断向基层延伸,邀请专家一起走进田间地头、公园广场,首都师范大学声乐教授李国华、山东省艺术学院教授王德明等高校、艺术团体的专家、艺术家先后来授课,让基层的文艺爱好者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去年共举办公益培训50期,培训文艺骨干1500余人次,对全区300余支文艺队伍开展了专业辅导,激活了群众的创造性和艺术细胞。
文化能量满足大众情感
好汉聚一厅,百姓大舞台。3月31日傍晚,在柳园街道龙山社区,由东昌府区的“草根明星”们发起成立的“星晨喜乐会”第50场演出即将鸣锣上演。这个“小剧场”别看只有一间办公室大小,但柳园街道龙山社区的不少百姓都是它的“铁杆粉丝”。从去年4月成立到现在一周年庆典演出,从没有观众到观众挤满楼梯口,“星晨喜乐会”用走心、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大家的支持和赞赏。
在城市,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成为社区文艺团体的舞台,日常训练、交流演出等活动异彩纷呈,小小的舞台把充满正能量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成为大众的兴趣所在、情感所需、利益所求。为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东昌府区按照“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思路,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以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公益演出活动,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广泛开展“一村一场戏”活动,2016年投资26万元向社会力量购买了100场文艺演出。目前,该区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自己的文艺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类文艺队伍达600多个,其中“乡村放歌艺术团”“星晨喜乐会”等公益文艺队伍去年义务为百姓演出100余场,观众达万余人。
新闻推荐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对农村的全覆盖,农村接收外界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精神生活也越来越充实。但对不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来说,连接维系千里之外的亲情,仅靠节日或农忙的呼唤远远不够。如今,互联网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