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再论徽州得名

黄山晨刊 2017-04-19 15:01 大字
□张艳红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即提出“取实予名,以实察名”的命名思想。荀子认为名与实之间并不能完全一致,进一步提出“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因此,关于地名的命名,向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古老原始地名的移用;二是依据事件、人物、姓族等历史人文和传说;三是所处地理方位、形态特征、特殊物产及其它物征;四是寄寓情感,崇仰祈顺。

徽州命名,笔者所持“源于唐太宗李世民之孙李徽封新安郡王所筑的徽城”的观点,完全符合普世遵循的命名原则。然而,现今社会上出现的几种观点,皆严重违背了地名命名的普遍原则。

“徽苎”之名称虽然源出三国时所进贡的物产,然而徽州的苎麻不是最好,不是最多,也不是独有。罗愿《新安志》卷二《贡赋·进贡》载:“《唐六典》:州贡白苎布,太府卿以布之方土、精粗分为九等,而歙之苎在第七。”即唐代掌管金帛财帑的太府卿把全国苎布以产地与精粗分为九等,歙州所贡的白苎布排在第七等。并且,在徽州改名之前,所进贡物产尚有纸张,于南唐时贮放于皇宫澄心堂之内,名闻天下;而奚超与其子廷珪所制的松烟墨备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赐其国姓李,擢廷珪为墨务官。又《新安志》列出北宋进贡物产,其中熙宁年间(1068—1077)歙州进贡白滑纸千张,大龙凤墨十斤;元丰年间(1078—1085)进贡白苎(又称徽苎)十匹,白滑纸千张。由此可见,朝廷是不会用一个没有特别内涵的“徽苎”之“徽”来命名徽州的!

“绳索”之说源出方腊起义被镇压之后改睦州为严州,其政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捆绑和严加管束,而“徽”字在《说文解字》中有捆绑、约束的意思。查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吕昌期修、唐仲贤等纂《严州府志》卷之一《郡名》:“严州府:曰严陵郡,郡治东五十里有富春山,严子陵耕钓处,因以名郡。”严州之名为仰慕严子陵的高风亮节而来,并非严加管束;而“徽”字,也当然不会违背当时朝廷、百姓的意愿用绳索来捆绑了。并且“徽”字在通常使用,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廷,是书面语言还是口语,很少理解为绳索束缚的意思;另外,在封建社会,“徽号”为皇帝和皇后(或先帝嫔妃)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一般的妃子封号不够资格如此称呼;且徽章、徽声等词,皆是褒奖。由此可见,朝廷也是不会用“绳索”“捆绑”来命名徽州的!

“借徽说”源于今湖南省西南部于唐代即有徽州,宋徽宗登基前曾被封过遂宁郡王,遂宁郡离徽州很近。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徽州”改为“莳竹县”,离歙州改徽州只有18年,故我徽州是借了彼徽州之名。据史料记载,此18年之间,改称州名、置州命名、升州为府废名者有30多个,皆没有以他地之名来命名者,如果宋徽宗对“徽州”之名有着特殊情感,在第二年即崇宁三年的诏改鄯州为西宁州及置上潘州时就应把“徽州”之名给用上了,何苦等到18年之后!况且,宣和三年(1121),除诏改歙州为徽州,同时易名者有改湟州为乐州,改睦州为严州,升赵州为庆源府,为何将废弃的“徽州”之名独独拎出来加给“歙州”,由此可见,“借徽”之说是不成立的!

近来又有“字源”一说,称“徽”字为扎着绑腿,手持战戈,向前冲锋呐喊的战士形象,是勇往直前的象征,故引申为美善之意。“徽”字固然有美善之意,不然怎么会有褒奖寓义的徽号、徽章、徽声之词。问题是任何一个字都可以进行字源训诂,而且作为美善之意,并不仅“徽”一字而已。比如说“元亨利贞”之中的“元”字,就可以演绎成歙州在方腊起义被蹂躏之后,一切重新开始,充满着美好,岂不比“徽”字含义更深刻?并且宣和三年,除歙州改名徽州之外,睦州以之前曾名为严陵郡而改;湟州以之前曾名为乐都郡而改,皆没有召来一群学士按字源训诂找出一个寓意美好的字改名,难道惟独对徽州会那样做?由此可见,“字源”一说,完全是无中生有。

(上)

新闻推荐

我国新设市场主体成为扩大就业重要支撑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市场主体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有关情况。统计显示,随着我国商事登记便利化程度的提高,大量涌现的新设市场主体促进了就业形...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再论徽州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