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王蒙来广讲述“永远的阅读”读书要有能力把书激活
本报记者张园文/图
4月17日,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走进广元,作客中国蜀道文化大讲堂第22期作家讲座,向广大读者讲述“永远的阅读”。
虽已到耄耋之年,但王蒙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语言风趣幽默,经典语录不断。82岁的王蒙结合亲身经历,勉励读者要多读书、多读好书,也要有思考性地读书。
讲座开始前一个小时,会场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王蒙引经据典,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欢笑声,也让大家领略到了这位文坛大家的风采。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理
1934年出生的王蒙,19岁时就以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进入文坛。60余年来,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等众多奖项。王蒙的代表作品包括小说《青春万岁》、《恋爱的季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还有大量的评论集、散文集、古典文学研究、旧诗集、新诗集。
讲座一开场,戴着一副金属框边眼镜的王蒙登台,步伐矫健而不失沉稳。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王蒙首先就古今中外对于“读书”的各种说法做出讲解,指出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大家都十分推崇阅读,也诞生了很多倡导读书的名句。
“但是读书也要有条件,那就是你不光热爱读书,还要选择读哪些书、思考你读的书。”王蒙说,所以中国自古提倡“读书明理”,读书读得多,各种道理就知道得多,“理”比书重要。
喜悦是克服困难的喜悦
在王蒙看来,阅读是让人喜悦的,但有两种喜悦,一种是“廉价”的,“1块钱20斤”的喜悦,读到热闹、搞笑的内容笑一下;另一种则是苦读,利用工具书,通过读了一遍又一遍,去思考、去理解,克服了困难、无知的阅读。“这种克服困难读书所获得的喜悦是振聋发聩的,是开辟了新天地式的喜悦。读书最大的快乐在于学习,所以我喜欢这种克服困难的喜悦,越费劲儿越好。”
王蒙还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到,阅读上也要有辽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眼光。“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你读一本书就马上能运用到生活中。读书,是从总体上改善你的精神品质,是对思维的训练,丰富你的谈资,苏轼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谁做了一个无知、无事、无趣的‘三无\’人员,那他周围的人可有的受了。”
为蜀道的风光古迹感动
讲座环节结束后,王蒙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谈到广元,王蒙感叹,广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我这是第一次来广元,参观了广元的剑门关、翠云廊、昭化古城、皇泽寺、千佛崖等地,很为蜀道上的风光古迹感动。”
有观众提问,想让王蒙为就如何落实广元正在开展的“全民阅读·书香广元”活动提出建议。王蒙说到:“要做到全民阅读,那就要自身适当抵挡住一些诱惑,比如现在的手机屏幕就比书本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年轻人,要抱着学习和提升的愿望来读书,造就优秀的自己,才能说为祖国、为人民、为造就中国梦作出贡献。”
人物名片
王蒙,1934年10月生,河北省南皮县人,作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曾任文化部部长等职。
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研究活动中,发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恋爱的季节》、《这边风景》等10部,中、短、微型小说集《在伊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20余部,还有大量的评论集、散文集,古典文学研究专著有《双飞翼》、《红楼启示录》、《老子的帮助》等,还著有旧诗集一卷、新诗集二卷。他的作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等在内的众多奖项。
新闻推荐
□蒋璟璟十一二岁的孩子,在你的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重庆市巴蜀小学6年级的学生能把一条鱼做出三道不同的菜,班里37个孩子每人都会20个左右的拿手菜。这门“手艺”得益于他们从2年级开始的一项家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