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园区“携手”共创“前锋精彩”
□前锋记者站 陈定军 兰林前 本报记者 刘秦君
通过抓管理、抓质量,传统产业产能进一步提高,市场进一步拓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并越来越活跃……走进前锋区,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令人振奋。一季度,前锋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15.6亿元、同比增长9.3%;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1亿元,同比增长26.6%。如此喜人的成绩是如何实现的?
企业:重创新促转型
4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前锋工业园区的广安市吉中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看到车间内运料、裁剪、缝线、包装等十余条生产线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600余名工人正在抓紧生产。
“这10余条生产线每天可生产800多套汽车座椅套。”该公司副总经理朱孔芝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额达80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所有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如果按目前的运营状况,全年完成3亿元的销售额应该不成问题。”
据了解,吉中汽饰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汽车座椅套、汽车内饰件为主的企业,于2011年建成投产。经过几年的发展,年产值由最初的6000万元上升到如今的2亿多元,产能由原来的每年16万套提升到如今的50万套。
“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我们转变管理理念、更新生产设备、创新转型发展密不可分。”朱孔芝说,2014年之前,由于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较为陈旧,公司的经济效益不太理想,一直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
根据问题找原因,公司从产品质量入手,狠抓开发、生产、包装等各个环节,引进高精尖生产设备,改进生产技术,实现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双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订单按需采购原料,大大减少了资源闲置和浪费。
“同时,我们通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文娱活动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生产技能,丰富其业余生活,让他们更有归属感,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产积极性。”朱孔芝说。
在以品质为中心的制造系统、以库存控制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三大核心系统”逐渐成熟完善后,公司经济效益从2014年开始逐年提高。“目前公司的生产线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新厂房,增加两条生产线,以保证客户订单的如期供货。”朱孔芝说。
近年来,前锋区按照“创新驱动、高效低碳、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以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发展由工业园区向工业社区、松散粗放向主导集约、要素投入向内生增长、单项优化向综合提升“四大转变”,企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能力显著提升。
园区:优服务破难题
4月14日,四川福安龙专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卢广生来到公司生产车间,查看汽车车厢生产情况。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一期生产车间内,切割、焊接、封装……每条生产线上,工人们都在紧张有序施工。在车间入口,三辆自卸式半挂车车厢已经组装完毕,等待发货。
“从落户园区到生产,我们只用了10个月,一般情况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卢广生说,去年2月项目签约,5月动工,12月开始试生产,今年开始正式生产销售,二期的厂房建设也正在紧张施工中。
福安龙是前锋区首家专用汽车车厢生产企业,也是该区去年引进的重大项目。为让企业尽早落地投产,从招商开始,前锋工业园区管委会就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口部门协调对接。
“去年5月进场施工,发现临时用电还没解决,如果自己去跑手续,没有一个月办不下来。拖延一天,人力等成本就要损失1万多元。”卢广生说,正在他焦头烂额之际,园区主动协调电力等部门,一个星期就为企业拉了一条高压线,帮他们解了燃眉之急。
在二期厂房建设过程中,场地内的一个大水塘需要回填,但几万立方米的泥土哪里去找?这让人生地不熟的企业管理层一筹莫展。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当天就为该公司就近协调了足够的土石方,保证了施工建设进度。在园区管委会“保姆式”服务下,福安龙正式生产销售时间比预计提前了8个月,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1500万元。
福安龙提前生产销售得益于前锋工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据园区管委会主任王洪林介绍,为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前锋区除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基础设施扶持基金等帮扶资金外,还组建了招商及企业服务中心、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分别在项目的招引、建设和生产阶段进行对接服务。“今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协调相关部门组建大服务中心,力争做到‘一站式\’服务,让企业不出园区就能办完所有手续。”王洪林说。
新闻推荐
北京时间4月16日凌晨,阿根廷甲级联赛赛场上又发生了一起悲剧。据西班牙《马卡报》和阿根廷《奥莱报》、《民族报》等媒体报道,当天贝尔格拉与塔勒雷斯的同城德比大战中,贝尔格拉一群极端球迷在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