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穷窝奔小康 ——环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纪实
搬出穷窝奔小康
——环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纪实
本报记者先朝阳 通讯员李文
环县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全县7.6万农户80%分散居住在一条条沟道和一座座偏远的山头。因为地处偏远、居住分散,修路、供电、供水等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保障配套难度很大。近年来,环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的必由之路和治本之策,目前,累计完成搬迁29723人。
聚焦基层,着力解决好“搬迁谁”的问题
如何确定搬迁农户,是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前提和基础。环县按照“一申请、两公示、三审核”的工作程序,从严审核搬迁对象。优先将生态条件恶劣、居住过于分散、距离交通干道远、公共服务配套难、扶贫成本大、贫困的独居户纳入搬迁范围。结合全省大数据平台信息逐户调查核实,确定“十三五”期间搬迁11857户53869人,做到有搬迁意愿的一户不落、不符合搬迁条件的一户不进,确保项目精准到户、有序推进。
南湫乡1526户6106人分散居住在420平方公里的大山里,这里30%的农户因为山大沟深、气候环境恶劣,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搬迁到邻近的宁夏、甜水镇等地,发展起了自己的产业。而剩余60%多的农户,由于发展产业和搬迁缺乏资金,市县决定将该乡整体搬迁,有的群众搬到村里和乡里集中安置点,有的则搬迁到县城。
环县各乡镇、各村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南湫乡的散远问题。八珠乡白塬村70%以上的农户居住在山沟里,生产生活和出行均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个村将山区群众集中搬迁,并配套了路、水、电等公共设施,同时,配套发展高效产业。
高点规划,着力解决好“往哪搬”的问题
近年来,环县通过聘请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院编制了《环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环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围绕黄河水、产业带、公路线、县城、中心小城镇进行布点,对搬迁区域、搬迁地址、搬迁农户,进行全面梳理,根据资源承载量合理确定安置规模,一次规划到位,分年度、分批次实施。
同时,按照向县城集中、向小城镇集中、向工矿服务区集中、向生产便利区和公共服务成熟区集中的“四个集中”模式,分类指导,科学选择安置地。对于家庭有务工基础、土地依赖性不强的群众,引导向县城和乡镇小城镇集中;对于文化程度较高、有意愿发展第三产业的,鼓励向产业园区和工矿服务区集中;对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养殖畜牧业、对土地依赖性较强的,按照“就近搬迁、适度集中”的原则,在中心村选点安置。
在具体实施搬迁政策时,环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和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因地因人制宜,确定建设标准和模式。在县城区规划用地203亩,按照现代化商住小区建设易地搬迁农民城,一期工程年内即可建成,1736户搬迁户分配入住。在乡镇小城镇按照新型农村社区标准配优补齐;在中心村按照有硬化路、有活动场所、有安全饮水、有动力电、保障就医、保障入学的“四有两保障”标准进行建设,实现安置区基础设施、后续产业、公共服务“三个保障到位”。
高位保障,着力解决好“怎么搬”的问题
为了充分调动搬迁农户的积极性,环县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双联帮扶干部“政策宣传员”作用,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支持、贷款政策、优惠条件等相关政策,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同时,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及部分群众代表走出去学习考察,取经求宝。
在建设中,环县因户施策,按照人均不超20平方米的标准,结合县情实际及家庭人员构成,设计多标准多户型建房图集,供搬迁群众选择,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不增加群众负担,同时又为有扩建意愿和人口增加潜力的群众预留后期建设用地,推广“统规联建或自建”的方式,降低建设成本。
在用好、用活政策性资金的基础上,环县将财政“一事一议”项目配套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将中央移民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配套用于安置点建设和后续产业培育,积极整合农村安全饮水、农电改造、棚圈建设等项目,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搬迁群众公共服务“零投入”、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配套“低投入”。
多元增收,着力解决好“怎么富”的问题
能致富,是搬迁农户稳得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易地搬迁的同时,环县精准施策,加强产业培育,确保搬迁群众持续增收,助力脱贫。
在迁出地,环县加快推进承包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引导群众以土地参股分红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或绿色无公害小杂粮订单种植;对整体搬迁区块实行整区域退耕还林还草,让搬迁农户享受生态补偿收益。在迁入地,环县在县城安置区配套建设“双创大厦”、农贸中心、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在乡镇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鼓励支持发展个体经营、小微企业、第三产业、劳务经济等;在搬迁村,按照“县北枸杞、县南苹果、全县草畜”的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油用牡丹、枸杞栽植、集中养畜、旱作农业、设施瓜菜等富民产业;在有条件的区域示范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型服务业,促进群众多元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据了解,今年,环县规划新建69个安置点,搬迁安置3633户16343人,同时,新发展苹果5000亩,枸杞8000亩,县城发展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各乡镇建设肉羊养殖基地,以此带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庆阳市机构编制工作综述本报记者先朝阳通讯员冯忠孝庆阳市机构编制工作紧紧围绕中心,主动适应新常态,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路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