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云端上的贡唐岗光伏电站

甘孜日报 2017-03-24 10:26 大字
云端上的贡唐岗光伏电站。

■陈丽 本报见习记者 刘娅灵 文/图

在炉霍县宜木乡贡唐岗山上,占地面积达1233亩、投资达5亿的贡唐岗光伏电站特别醒目:巨大的光伏矩阵绵延数里,几乎覆盖了整个山顶,在春阳和皑皑白雪的衬托下格外耀眼、壮观。

据贡唐岗电站年报显示,2016年电站并网发电仅半年时间,发电量达8千万度,发电收入达7000多万元,创造税收324万元;若是全年发电,将创造税收近700万元;若按照太阳能电池板服务期限50年计算,仅目前规模就能创造税收达35000万元。这笔收入对于GDP总量曾位于全省最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亿元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非常可贵。

在这海拔4200米的山顶,寒风刺骨、氧气稀薄,阳光却晒得皮肤火辣辣的疼,即便是来藏区近七载的记者不久也出现高原反应。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这些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巨大困难,建出规模庞大的电站,让当地百姓脱贫增收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贡唐岗山上进行走访。

攻坚克难建电站

无私奉献在高原

“当时来了十车人,第二天一早就走了八车!你说困不困难呐!”30岁的李福白站长回忆起前年电站修建时的种种艰辛,笑称他们是为了公司在高寒地区创造山地光伏发电项目“零”突破而拼了。

据李站长介绍,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2月近半年的时间,因生活楼办公楼未修好,所有的技术人员都睡在监控室冰冷的水泥地上,施工队三百多人更是只能睡在野外的帐篷里。如果说高海拔地区野外住宿勉强能够忍受,那么入厕则是最令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这个寒风呼啸的山顶,一出门就感觉全身都被冻僵了似的,我们都说这跟野外打仗没什么区别。”旁边一位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转过头笑嘻嘻地说,“吃饭和用水也是个大难题!2月底骤降大雪,山下的食堂做好了饭却送不上来,生活用水也运不上去,有两位同事葛友权和江龙被困在站里三天,吃了三天的干方便面。”

吃住行都是如此的艰辛,更不要说远离家乡亲人的思念之苦,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平均年龄才20多岁的十一人的年轻团队,放弃内地的舒适生活,来到甘孜州偏远藏区工作呢?

去年刚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的湖南籍小伙周鹏程,今年1月被安排到贡唐岗光伏电站。“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如此之远,也是第一次到高原到藏区。同事们如家人般的关心照顾,让我打消了初来高原藏区的不适应。尤其是我看到我们的项目能为藏区老百姓,特别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我觉得我吃的苦就不算什么。”周鹏程如是说。

增加就业岗位

助力脱贫奔康

据李站长介绍,这里安装的近20万块的太阳能板、8万余根的光伏支架,以及大到办公楼、生活楼,小到污水处理装置、污水调节池、无线通讯设备、蓄水池等基础工程,几乎都是由炉霍当地群众完成的。“由于这里海拔高、环境恶劣,从事的又是繁重的体力活,所以我们给当地工人的工资比炉霍当地的务工薪酬要高一些,一般的工人300元/天,技术工人500元/天。”据不完全统计,在贡唐岗电站修建期间,共雇佣务工约1万余人次,为当地群众带来36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

除了务工收入外,许多当地农牧民因为出租山顶草场、就近务工而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据了解,下罗柯马乡和宜木乡共有48位牧民在出租草场中获益,平均每人每年约有1万多元,尼玛就是其中之一。尼玛一家去年通过出租山顶草场,得到两万多元的租地收入,还在附近务工挣了几千块钱,去年过年家里添置了洗衣机、冰箱等电器。

据李站长介绍,目前贡唐岗 50MW 光伏电站丰水期全部电力需外送至甘孜主网,枯水期满足本地负荷用电需求。但随着炉霍县负荷需求的增长,贡唐岗光伏电站在丰枯期均将为本地负荷提供大力支撑,逐步成为炉霍县电网的主力电源,为当地人民的安居乐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据记者了解,装机容量50MW、投资5个亿的贡唐岗电站二期项目即将开建,这又将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大量务工机会和租地收入。如果炉霍电网条件改善、负荷稳定,贡唐岗光伏项目的开发商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不断扩大该站的建设规模,有望达到500MW(即目前规模的十倍)的装机容量。如此巨大的投资额度,对于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满足藏区用电需求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推荐

区科技局局长孙承鹏:, 提升服务优化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本报讯(YMG记者刘洁)区科技局将认真围绕加快建设全市“典范之区”的工作部署,努力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政策环境,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对上争取,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把“典范之区”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