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担石锁传千年,济南舞出双石门 66岁的赵存禄将石担石锁舞进济南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赵存禄的大弟子安明元表演石担功夫。本报记者于悦摄编者按
济南有多项非遗项目,它们不只是一件静止的工艺品,更是传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匠心,蕴含着祖祖辈辈精妙的智慧,是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即日起,本报将与济南历下区文化局一起寻访历下非遗传承人,为您揭开济南非遗文化的神秘面纱,将这些匠心独运的文化传承奉献在纸上。
石担石锁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运动方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风靡济南,如今虽已不再普及,却有人将其一脉相承,推广为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石担石锁的传承人,岁的赵存禄老人如今已收了六位弟子,创立了“双石门”门派,准备探索出更多功夫招数。
本报记者于悦
“赵千斤”曾闻名济南
百花洲明府城的一座小四合院里,赵存禄和几个弟子每天都要来这“练把式”,他们的练习可不是普通的舞刀弄枪,而是有几千年历史、如今已成为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石担石锁项目。冬日气温已在零下,这些练习者却脱掉上衣赤膊上阵,几十斤的石担舞动起来灵活自如,引来围观市民的阵阵叫好声。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济南练习石担石锁的遍布大街小巷。赵存禄说,那时很多人家都有石担或石锁,赵存禄的父亲赵百顺在当时就是练石担石锁的一把好手。年,赵百顺在上海举办的“华东七省市民族传统运动会”获得“优秀表演奖”,同年又在全国民族体育运动大会上获得石锁第二名。“父亲还常常被请到消防队和跤场上去指导别人练习,他老人家一米八高的大个,身材魁梧,人送外号‘赵千斤\’,都很崇拜他。”赵存禄说。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十二三岁的他也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小学时力气太小,不适合练石担石锁,到了初中就渐渐练顺手了,就这样一直练到年参加工作,忙的时候就顾不上,不忙时就按照父亲教的招式一遍遍复习,基本上没放下。”赵存禄说,早年和他一起练过石担石锁的小伙伴们,退休后又都聚在了一起,一传十十传百,慕名找上门来讨教的也不断增多。
舞石担招式不能乱
赵存禄所保存下的十几把石担石锁最老的有近百年历史,上面还雕刻着精美花纹。
他说,在咱济南话里石担叫“扽股轮子”,石锁叫“掷子”,最轻的七八斤,最重的上百斤,“这石担不比石锁,怎么走、怎么拿都要按套路来,招式多至上百种,但由于都是口口相传没有教科书,许多都失传了。”如今赵存禄他们经常练习的动作有二三十个,像“摆荷叶”“翻荷叶”“拨浪鼓”“抬头望月”等都信手拈来,除此之外,他也在摸索创造更多招式。
据历史记载,周朝时就有人练“石举”,即石担,石锁当时叫做“石窝”。“后来人无论练什么拳种都要先练这个,哑铃、杠铃就是由石担石锁演变而来。”赵存禄说,石担石锁的练习是力量和技巧的结合,如果不能坚持每天练习就会退步,“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同行知道,五天不练观众知道。”所以无论寒来暑往,赵存禄现在每天都要和一群爱好者们一起练上一头午。
创“双石门”订立门规
今天不止山东,全国练习石担石锁的也寥寥无几,为了把这项运动方式传承下去,年赵存禄创办了“赵存禄传统石担石锁健身协会”,年,石担石锁被评为济南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只是我自家的东西,也是国家和民族的。”他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运动方式,年5月7日,在文化局的支持下举行了一次拜师会,赵存禄正式收下了安明元、梁志泉、刘鹏等六个徒弟,从此石担石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了名正言顺的下一代接班人,“其实无论是师是徒,只要朋友们都聚在一起好好练下去,我就很高兴了。”赵存禄说,借着这次拜师仪式,他还正式成立了自己的石担石锁门派“双石门”。
既有了门派,不能不有门规,赵存禄说,他对“双石门”兄弟寄予的期望是“双石门里兄宽弟忍,双石门外牢记忍让”。“在门派里面兄长要心胸宽广,做弟弟的要懂得忍让,出了门也不能逞强好胜、招惹是非,如果都能这样约束自己,整个社会就能实现和谐。”
新闻推荐
趣养鱼互联网渔场齐鲁晚报1月日讯(记者方琪)趣养鱼是一家致力于打造一个有趣,真实,高效,透明的高回报养鱼平台,借势互联网的发展春风,开创了养殖行业的新玩法。消费者在趣养鱼平台不仅能收获高额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