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小村“靓房”故事多

定西日报 2017-01-17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晁君杰王国军

沿着洮河逆流而上,来到有着五百年铜铸品制作历史的岷县清水乡清水村,省道旁,一座庄重典雅的“靓房”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古香古色,吸引着不少人进去观看。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靓房”的主人,后小伙刘正军高兴地对记者说:“元旦才开放,兰渝铁路开通了,岷县也修了火车站,以后游客肯定会更多。”

这座“靓房”便是岷县首家民办综合性非国有博物馆,六层仿古建筑内分为传统工艺制作体验区、民俗文化展示区等展区。在熠熠生辉的铜铸品前,讲解员向游客们讲述着清水村匠人纯手工铸造背后辉煌而又艰辛的故事。历代瓷器和马家窑为代表的彩陶、素陶应接不暇,游客们赞不绝口,拿起手机拍照留念,看到此景,刘正军有着说不出的自豪。

刘正军是清水村本地人,祖辈就是做铜锅、铜火盆的铜匠,小时候的刘正军经常帮家里人打下手。七八岁时,开始对古钱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小学时,家人给的几毛零花钱,别的孩子都用来买糖了,而他却拿去换同学家的古钱币。

“十几岁时,拿着搜集到的古钱币去兰州,卖了元,赚得了第一桶金,赚得的钱又去收购古钱币和陶瓷等古玩,从此踏上了古玩收藏的人生路。”刘正军聊起了这段经历。

凭借对古玩文物特有的灵气,刘正军在搜集古玩中有太多“意外”。在一次岷县花儿交流会上,四十元淘得的“正和通宝”最后以一万五千元的价钱成交。刘正军笑着说,当初自己还只是孩子,哪懂这些“窍窍”,自己也没有想到。多年的收藏和潜心研究,让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门外汉”变成了古玩收藏的行家。

在北京、兰州经营古玩的年间,受到同行办博物馆的启发,刘正军想,自己也要在村子办一个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刘正军将这个大胆的想法告知家人时,家里人极力反对。思前想后,刘正军咬咬牙,这博物馆建定了,狠下心,拆掉老宅,说干就干。一片质疑声中,历时三年,博物馆于年月正式完工,并于年元旦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博物馆开始运行了,多年的愿望总算实现了,刘正军把眼光也投向了更远的前方。他告诉记者,其实,建博物馆只是开头,接下来,要在洮河边建一个占地亩的文化产业园,借助越来越方便的交通,把岷县多姿多彩、底蕴深厚的地域文化展示出去。

新闻推荐

万米高空的急救□本报通讯员马真金

年1月2日,兰大二院定西医院急救中心主任高进宝接到一个来自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感谢电话,来电称该院急救中心医生岳恒在国航航班上抢救了一名癫痫大发作乘客,避免了一次飞机紧急备降,来电深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