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里的尾巴能让恐龙再复活吗?
这块琥珀约有万年历史。琥珀内的恐龙尾部组织可以用肉眼看到。日前,中加英美等国古生物学家宣布,发现了有史以来首个保存着恐龙标本的琥珀。这块出自缅甸的珍贵琥珀里保存了一段长有羽毛的恐龙尾巴,且保存完好,有了这块标本,是否意味着真的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情节那样,复活恐龙?
本报记者任志方整理
“鲜活的”恐龙化石
并非首次发现
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邢立达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教授瑞安·麦凯勒领衔的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
琥珀中的恐龙标本非常小,是一段毛茸茸的尾巴,保存完好,被命名为“伊娃”。发现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来自白垩纪中期诺曼森阶,距今约万年。
尾巴展开后长度约为6厘米,推测恐龙全身长度为.5厘米。研究人员发现,这段尾巴标本包括了至少9个尾椎,从骨骼形态和羽毛来分析,它属于虚骨龙类下的一个演化支——手盗龙类。
手盗龙类是一种小型两足恐龙,不乏一些非常小的个体,比如生活在1.6亿年前我国华北的近鸟龙,体长仅厘米,重约克,拥有飞羽。
“伊娃”标本出现了高度富集的铁元素,分析表明,这些是血红蛋白和铁蛋白的痕迹。
既然恐龙标本如此“新鲜”,能否提取DNA用来克隆?
其实,在此之前如此鲜活的恐龙标本科学家也曾发现过。在伦敦的一座博物馆中,保存着八块来自白垩纪的,似乎无足轻重的恐龙化石,它们被发现时保存并不完好,运送至博物馆后也疏于保管。可是就在这些恐龙化石中,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类似红细胞和胶原纤维的结构。
在更早的时候,美国的古生物学家还成功地从距今万年前的霸王龙腿骨化石中分离出“软组织”。被分离出的软组织不仅几乎是“完好无损的”:仍旧透明和具有柔韧性,而且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血管和细胞的内部结构仍旧存在。
至今尚无人敢宣称
能复活恐龙
虽然类似“发现化石中的恐龙细胞”这样的新闻在近几十年里不时出现,不过迄今没有人敢保证,能够通过重组恐龙DNA基因图谱让恐龙复活。
一项来自新西兰的研究认为,DNA只需万年就会完全分解。根据计算,他们认为DNA的半衰期约为年,换言之,每过年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就会断裂一半。就算在-5℃的最理想条件下,最多经过万年,这些化学键就会分解得一个不剩。而早在那之前,可能只要万年,这些化学键就已经破碎得完全无法解读了。悲剧的是,琥珀里的恐龙可是在万年前灭绝的。
包括“伊娃”在内,目前发现的化石标本的年龄都近1亿年,远远超过了DNA的半衰期,现有技术下,不太可能获得有价值的DNA片段。
退一步讲,就算人们真的有这样一些DNA的化石,也只是遗传密码中非常小的一段。目前,人类的基因组测序是先将完整的基因组打碎测序(因为单次测序的DNA片段不能太长),然后再重组。但化石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且恐龙又包含很多种类,因此,极难保证这些少量残片最终能拼出一种恐龙的完整基因组。就像一盒拼图只要肯花时间,早晚可以拼成;可如果是盒拼图混在一起再随便捞出一把,要想拼出一幅完整的图难度就大多了。
所以,要想运用存留下来的古老DNA,来复制恐龙的话不太可能。
利用逆向基因工程
或能打造出“恐龙鸡”
既然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那样重建完整的恐龙DNA基因图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让现有物种“退化”成恐龙是否可行?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采取另一个不可思议的方案——让一只鸡“退化”成恐龙。在这个方案中,科学家利用一种“逆向基因工程”技术,使现代家禽鸡的基因“倒转进化”,从而使家禽鸡的后代越来越像它们的祖先恐龙。
霍纳认为,现有的家禽鸡是从一种史前肉食恐龙进化而来的,因此家禽鸡的DNA中包含着恐龙的基因记忆。一旦这个基因记忆被“打开”,就将复苏家禽鸡处于长期睡眠状态的恐龙特征。因此,如果能设法通过“逆向基因工程”技术唤醒鸡胚胎中沉睡的“恐龙基因”,使家禽鸡繁衍的后代逐渐“退化”,就能打造出一种一半像恐龙、一半像鸡的生物——“恐龙鸡”。
目前北美洲的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了一些实现“恐龙鸡计划”所必备的基因技术,而一些亚洲的实验室目前正开始着手进行计划的下一阶段——造出一只活生生的“恐龙鸡”。
“恐龙鸡”的上半身仍和普通的家禽鸡类似,但不同的是,它将有恐龙那样的尖利牙齿和长长的尾巴,还有长着3—5根脚趾的利爪,并且没有鸡身上的翅膀。不过,“恐龙鸡”的全身仍可能长满羽毛。
新闻推荐
年底,中关村自创区政策先行先试,推出“1+6”政策,涉及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改革、股权激励的试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改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试点、全国性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