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校庆与大学精神

齐鲁晚报 2016-12-14 00:00 大字

不久前,商洛学院借校庆要求在校学生捐款一事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其实,把校庆搞成变相摊派,在中国的大学并不鲜见,摊派的对象一般是已经毕业的校友,但对在校学生变相收费的情况并不普遍。对前者,社会虽有反对声音,似乎尚能容忍;对后者,舆论却是一边倒地反对。究其原因,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自主生活,怎能向他们索取钱财呢?

我开始反思校庆是在年前,当时我正在大学读书,适逢学校周年校庆,我班同学作为观众参加了校庆典礼,至今记忆十分深刻。学校是为矿区培养师资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到偏僻落后、生活艰苦的地方工作,被录取到本校的学生,情绪大多比较低落。新生入学后,学校花了大量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要求学生爱国、爱校、爱矿区,树立到艰苦地区工作的志向,对此,我们也没有异议,但校庆发生的一些事却让我们感觉受了愚弄。我们发现坐在主席台上的基本都是官员,少数是捐款较多的商人,没有一位在一线工作的老师,其中一位做县长的学长位列首座,因为毕业生中数他官最大、权最高。消息灵通人士传出话来,坐在主席台上的学长都有数额不等的捐款,不捐或者捐款少的学长,是没有资格坐主席台的。我当时就感到很滑稽,学校整天做思想工作让我们安心到矿区工作,校庆为什么不请在一线工作的校友现身说法呢?这难道不比单纯做思想工作有效得多吗?

工作后,我又经历了几次校庆,发现校庆的套路几乎一样,先公开发布消息宣传,号召校友回校庆祝,然后对位高权重或者家大业大的目标校友单独发出邀请,同时请老教师、班主任对他们大打感情牌。所有受邀校友一般都会收到捐资助学的请求,虽说金额不限,但校友们心知肚明,学校是要公布捐款数额的,有的还要张红榜宣传。校友中间也有攀比,拿得少,面子上过不去,还不能坐上主席台,参加校庆不丢脸吗?让校友捐资,总得有个理由,设立奖助学金、改善学习与办公环境是还能说得过去的理由,有的就匪夷所思了,比如建立纪念雕塑、捐种爱心树、认领校友林等,有的干脆许诺将一座正在使用的教学楼冠以捐款最多的校友名字。约十年前,一所知名大学搞校庆,主席台按捐款数额排座次,一位校友捐了三万元,挤不进主席台,只能坐在台下做基本观众,他感觉受了屈辱,干脆不参加典礼,也不参加聚餐。其实,对于参加校庆的校友来说,伤了自尊的岂在少数!

有人认为校庆传统源于西方,从大学的发展历史看,当然是正确的,如果仅从庆典方面看,又是不确切的。中国一直就有逢五、逢十办庆典的传统,大学遵从的就是这个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关联并不大。庆典的目的无非就是要回顾历史、彰显价值、塑造形象……校庆也是这样。从这个角度看,校庆当然是需要的,核心问题在于怎样办校庆、办什么样的校庆。

校庆的主体应该是校友与在校师生,要注重自豪感与归属感的营构,而不能成为宣传个别所谓杰出校友的舞台。许多大学搞校庆,相互攀比的是嘉宾的行政级别与个人资产,为此,甚至不惜邀请一些并不是校友的人来充门面。为了排定座次,主办方大伤脑筋。校方还为认定的杰出校友搞专场报告会,而那些立足专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校友却被冷落。其实不是因为他们不杰出,只是名气不够大罢了。这就给在校学生某种强烈的暗示,不成为达官、贵人、鸿儒,你就不杰出,将来连回校参与校庆的资格都没有。

大学要尊重传统,尊重办学规律,而不是什么跨越式发展与弯道超车。中国大学的历史并不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治学、育人、办校的理念,涌现了不少前辈先贤,大学校庆应该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开办校史陈列馆,建造雕塑,以先贤的名字和思想为校园的楼宇、道路、桥梁、花园命名。只有尊重传统,才能杜绝急功近利的办学思想。

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在于历史积淀,在于社会反馈。历史无法改变,社会反馈却可以通过大学自身的努力去影响。有些大学为了提高办学年限,肆意篡改建校历史,留下了许多笑柄;有些大学使用虚假的毕业生数据蒙骗大众;有些大学对所谓的杰出校友进行过度包装和宣传;有些大学夸大美化学校的社会贡献……完全抛弃了大学的价值追求。

最后,校庆应该彰显价值,价值往往浓缩在校训中。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强调的是修身治学、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既注重个人修养,又强调社会责任。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强调的是砥砺前行、发奋图强、博采众长、大度包容的精神,仍然强调把自身修为与襟怀抱负相统一。这些理念与文化传承及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校庆的理念应该与上述精神相一致,而不能背离这些精神。

大学精神是什么?无论是蔡元培所谓的研究高深学问,还是孙中山所说的“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立足的还是大学的批判精神、创造精神与社会抱负。大学是精神财富的生产者,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己任,大学培养的人应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校庆就是展示并弘扬这些思想的重要舞台,是对学生进行大学精神教育的理想场所。但许多大学校庆,形式上奢华高调、隆重热烈,本质上要么官僚气十足,要么铜臭味弥漫,成了俗不可耐的赤裸裸的名利场。这样的校庆,不要也罢!

(本文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新闻推荐

济南中心、天泰中心被停工整改 两个地产项目此前均发生火灾,遭通报批评

济南中心月日突然起火,起火点位于东侧楼顶。(资料片)本报记者李飞摄本报月日讯(记者蒋龙龙尉伟)日,济南市城乡建设委通报,近日发生火灾的东舍坊片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天泰中心项目已经停工并全面...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校庆与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