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熙宁四年秋天的那场欢聚

阜阳日报 2016-12-15 11:02 大字

[摘要]雪 涅

还是苏东坡在颍州留下的话题。那是熙宁四年()9月,苏东坡去杭州任通判的途中,拐了一个弯儿,先是去陈州(今河南淮阳),探访在那里任府学教授的弟弟苏辙,盘桓七十余日,然后,由苏辙陪同他假道颍州,专程拜谒他的恩师欧阳修。欧阳修大苏轼整整三十岁,乃“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代之师”的前辈。他之于苏轼犹如恩重如山的父亲,不但是苏轼才干的发现、推重者,更是他仕途的引路人,以及忘年交的文友。

颍州九月,正是菊黄蟹肥时节,他们一到颍州,便一下被风光旖旎的西湖所吸引,盘桓、勾留、踯躅,以至在颍州流连了近二十天。都是文人,激扬文字,聚在一块儿,有说不完的话,喝不完的酒,自然更少不了诗。这其间,欧阳修点了题,让兄弟二人吟咏他珍藏的一块石屏风。此石屏乃庆历八年()友人所赠。“小版一石,中有月形,石色紫而月白,月中有树森森然,其文黑而枝叶老劲。”欧公甚是钟爱此石,以为“古所未有之奇物”。他又请画工于石上刻画怪松图案,“其树横生,一枝外出”。此前,他曾写了《月石砚屏歌》寄过苏轼,苏轼也有应答。此次欢聚,面对月石砚屏,欧公又旧话重提,命以作诗。以苏轼之才,吟风弄月,颂事讽物,实乃小菜一碟。他环石屏走了一圈,然后走至书案前,捉笔挥洒,一边吟哦,一边书写。他那有似“石压蛤蟆”的“苏体”,因与弟弟苏辙的亲近,又掠了苏辙书法的几分端凝。书毕,他脱口而出。斯作不寻前诗窠臼,另辟蹊径,滂沱如泄: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

新闻推荐

雪天瑶海探菜价

本报记者 尚原野 实习生 杨龙云 文/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