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虽有忮心,不怨飘瓦——读《汪曾祺作品集》

大江晚报 2016-12-18 00:00 大字

夜读《汪曾祺作品》,如品香茗,余味无穷。其文质朴而独特,弥散着人道主义情怀。

汪曾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清朝末期的“拔贡”,父亲汪菊生,多才多艺,特别是他的随和,富于同情心,对汪曾祺日后创作有很大影响。

为躲避战火,汪曾祺一家曾暂居小庵,随身携带的屠格涅夫《猎人日记》和《沈从文小说选》,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他曾说:“说得夸张一点,可以说这两本书定了我的终身。”

汪曾祺一生创作颇丰,有诗歌,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这里,姑且谈谈他的小说和散文,他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小说,被文艺界称作“现代抒情小说”。他说:“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想就怎么写。”“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

汪曾祺的创作素材很多源自他的故乡高邮(素称“鱼米之乡”),他的生性犹如故乡的水,柔和,宽容,并深深地融入在他的作品中。小说《复仇》中的剑客,从仗剑寻仇到慈悲为怀,善与恶、爱与恨原本只是一念之差。以物本无害推及人之“无心”,如果每个人都怀有一颗宽宏、仁慈之心,那么仇恨、战争自然就会消解。用庄子的话说: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不怨飘瓦。意思是说报仇的人,不去折断宝剑;虽然忌恨心极重的人,也不怨恨风吹落砸了自己的瓦片。

如果说,“虽有忮心,不怨飘瓦”是奠定汪曾祺人道主义思想的根基,那么,“天真隽永,自在风流”则是他的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

小说《异禀》《受戒》《大淖记事》中,选取的都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人物,尽管他们生活困苦、处境艰险,但他们不悲观,不厌世,不屈服,善良,乐观,有恨,有爱。

汪曾祺的文字接地气,他写故乡的邻里乡亲,讲的是真实的故事,说的是地道的方言,大白话,很有味,很生动,很亲切。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接地气的文字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而民间往往就是创造这些生动语言的源泉。

汪曾祺的一生,经历过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事件。他也有过彷徨,有过痛苦,有过愤懑。不过他的作品里却丝毫看不出任何的“苦”来,有的只是云烟一般的轻淡,小草一样的芬芳,不乏诗意、达观、风趣。正如王蒙所说:天真隽永,自在风流。

他的作品里有许多出彩的句子,诗意,唯美,俯拾皆是。他写路:路像一条长线,无穷无尽地向前面画过去。他写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他写一簇晚饭花: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他写葡萄: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汪曾祺一生有“三爱”:爱家乡,所以多写家乡的人和事。他始终对养育他的土地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农民如厚实的大地,他就是大地上的歌者。他爱生活,所以观察细致入微,一花一草,一瓜一果,一虫一鸟,一鱼一虾,皆可入画,入文。他爱厨艺,所以对各地风味如数家珍,称得上一位出色的美食家。这样的男人,怎能没有女人缘呢?

看罢汪曾祺的作品,身心俱悦,也有所悟。小说《鉴赏家》中有一句话:不管干哪一行,都是人比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给加上一句:欣赏一个人,至死不渝,才是真正的知己。收藏大师的作品,虽万金不易,才称得上真正的鉴赏家。

儒道互补,有云水般胸襟,亦有悲悯的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方是做人之道,为文之本。

季宏林

新闻推荐

奥运冠军马龙周末来皖献技

本报讯奥运冠军马龙将到安徽参赛!记者了解到,月日晚,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将在合肥举行,安徽朗坤俱乐部将主场迎战由里约奥运冠军马龙领衔的山东魏桥俱乐部。据了解,月日,“小胖”樊振东所在的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