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主任马洪文,主任马洪文

青岛早报 2016-11-09 00:00 大字

[摘要]人生丰碑

2016年7月25日,一个普通的夏日。青岛市殡仪馆,青岛早报体育部主任马洪文遗体告别仪式,在此举行。

告别厅前,竖立着放大的青岛早报悼念专版,马洪文生前的大幅照片,笑容灿烂。

惊闻马洪文突然离世的噩耗,上千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北京奥运会射箭冠军张娟娟来了,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张继科的父母来了,亚运会软网冠军赵蕾来了,他们轻拭泪水,深情鞠躬。

30位捷报联盟的体育记者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悲痛难抑。腾讯体育总监许绍连说:“这些年,国内外每一场重大赛事,我们都和老马在一起。里约奥运会,我们再也听不见老马爽朗的笑声了。 ”

青岛鲲鹏足球俱乐部投资人陈鲲在珠峰大本营得到马洪文病逝的消息,当即决定放弃登顶,辗转一天一夜赶了回来,只为再看马洪文最后一眼。

黄海足球队队长刘清对着马洪文遗体泣不成声:“马叔,曲波来不了,他托我看你来了。 ”

中国体育记者协会、省体育记者协会送来花圈挽联,青岛市体育记者协会、青岛帆船运动管理中心等众多机构和组织派员参加。送别队伍中,还有数百名马洪文的领导和同事,以及素不相识的读者……

慨叹,惋惜,泪水,凝噎了这个闷热的日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位普通的体育记者,缘何受到如此的厚爱与敬重?他的平凡人生,走过了一条怎样的不平凡之路?

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采访报道时,实现各家地方媒体的合力,将最全面、最精彩的报道奉献给读者。此后,热心的马洪文一直为邀请吸纳全国各地媒体参与以及建章立制忙碌着,捷报联盟也逐渐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精锐报道力量。

热心、厚道,是捷报联盟成员对马洪文的一致评价,更让大家信服的,是他过硬的职业素养。马洪文有超过20年采访报道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也是体育媒体圈为数不多仍然坚持在一线采访的主任记者。在里约奥运会之前,他已经采访报道了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温哥华冬奥会、索契冬奥会。

许绍连说:“报道团队前线总指挥其实是义务性的,负责安排团队在里约热内卢的一切事宜,要处理很多琐碎事,包括帮所有成员订酒店、联系旅行社、分配房间、安排行程等。”半年来,马洪文一直和他保持着密切联络,马洪文去世前的1个月,两人就通了不下10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在半小时以上,讨论的都是奥运期间的报道计划。 “老马这人就是这样,他心里装着体育,装着新闻,装着所有的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说到这里,许绍连再度哽咽。

体育新闻是他的毕生追求

年近八旬的老父亲马恩喜说,1970年,马洪文出生在他们这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马洪文没有多少运动天赋,但从小对体育特别爱好,经常捧着收音机给大家“转播”体育赛事,这是小伙伴们记忆最深的事。时间长了,马洪文“拉”起体育来,就有板有眼、有模有样了。

1990年,马洪文在青岛外贸彩印厂当了一名印刷工人。利用闲暇时间,马洪文尝试着写体育评论。不久,他的评论《中国对阵沙特不会输》发表在青岛日报上。时隔30年,青岛日报资深体育记者刘长周仍对这篇评论记忆犹新。 “那时,洪文是青岛球迷协会的铁杆球迷,他写的球评视角犀利,激情澎湃。 ”

后来,马洪文一有机会就到报社来实习。刘长周介绍,马洪文勤奋好学,又有悟性,进步很快。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马洪文就是青岛日报报道组的一名编外成员,到1994年美国世界杯足球赛时,马洪文已经成为体育新闻报道的多面手。

1996年,马洪文为了喜爱的体育新闻,放弃工厂的“铁饭碗”,来到青岛日报社义务帮助工作。“洪文是高中生,当时调到报社工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他执着于新闻理想,在没有报酬、没有名分的情况下,坚持帮忙两年多。 ”刘长周说。

1999年,马洪文正式进入青岛早报的前身——青岛生活导报体育部,从此再也没有离开热爱的体育新闻事业。“洪文的新闻敏锐性强,视野开阔,遇到新闻事件,挖得透,写得深,很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道风格。 ”

2006年,马洪文就任青岛早报体育部主任。刘长周评价说,马洪文兼顾全局,长于谋划,经常推出热点深度和系列报道,很快成为业界公认的优秀体育部主任,成为中国体育新闻圈的资深人物。

新闻推荐

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总收入超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6%,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总收入超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据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9日从财政部了解到,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超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6%。财政部当日发布《关于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