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后,中美缘何7年后建交,尼克松访华后,中美缘何7年后建交
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1979年1月1日建交无疑是一件大事,不过,这比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晚了7年,这又是为什么?
秘密联络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两国间长达20多年的坚冰。在回忆录中,尼克松和基辛格均称是他们的主动对华行动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并极力淡化、削弱美国国务院政策研究工作的作用。
事实上,在缓和对华关系的初期,美国国务院主持的一系列政策研究为白宫提供了有关恢复大使级会谈、放松对华管制、逐步从台湾撤军等富有建设性的政策选项,契合了白宫的政治需要。不过,由于不清楚白宫与中国领导人“幕后渠道”的外交信息,致使国务院方面因信息不足而在缓和对华关系的政策上趋于保守谨慎。
尽管在1970年初美国国务院筹划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同时,尼克松和基辛格通过巴基斯坦渠道与北京建立了秘密联络,但白宫仍然缺乏具体可实施的政策。最终还是由国务院起草了进一步放松对华旅行、航运、贸易等限制的具体措施。白宫批准了这些政策措施,但何时发布还在等待时机。
积极响应
孰料,机会很快来临。 1971年初以来,中国在外交舞台上展现出灵活而积极的姿态,并很快被美国国务院察觉。 4月初,国务卿罗杰斯和副国务卿理查德森,分别向尼克松和基辛格汇报了从 1969年 10月份以来中国的建交情况、对外经济援助,以及与英国、日本、东欧国家关系的新发展,并指出:“有迹象表明北京的外交攻势正变得愈发强力,加强了灵活性,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果不其然,1971年4月7日,毛泽东作出决定,邀请在日本东京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国领导人的突然之举出乎美方意料。理查德森向基辛格分析道:这是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首次向美国运动队发出的热诚邀请。从发出邀请的时间来看,这恰好是在北京开始允许越来越多的外国访问者进入中国和美国在3月15日宣布取消旅华限制之后。这是中国对美国主动缓和姿态的反应,并且最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北京在处理对外关系上的开放和自信。 4月13日,尼克松发布了一系列已准备好的放宽对华管制措施。
口头承诺
在尼克松的眼里,包括国务院在内的各官僚机构始终是不被他信任的,与打开中国大门的功绩毫不沾边。但在具体的政策问题上,他又离不开他们的工作。此外,为了掩护他同基辛格秘密开辟的幕后联络渠道,也不能够让国务院停止政策研究的工作。当“乒乓外交”热闹非凡、白宫的幕后渠道佳音频传时,他要求仍由助理国务卿马歇尔·格林负责,继续研究对中国的下一步措施。报告于5月底完成。报告提出,可以向中国政府提出,随着美国从越南的撤军,将逐步减少驻台美军数量,以此引导中国对美国的缓和政策做出积极反应。此外,在提请政府内各部门慎重评估后,“也可向中国暗示,美国愿意将台湾视为中国的一部分”。在国务院方面看来,这些表态已十分大胆。
与此相比,基辛格在1971年7月秘密北京之行中对周恩来作出的承诺则走得更远:军事上,美国将在结束越南战争后短暂的时间段内,明确从台湾撤出三分之二的军队;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减少其他剩余驻军。政治上,承诺尼克松总统在访华时申明,美国不支持 “两个中国”或 “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运动、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并且在总统大选之后正式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972年2月访华时,尼克松对周恩来重申会信守承诺。
最终建交
在秘密的个人外交中,尼克松和基辛格这种信誓旦旦的口头承诺和表态,远超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的范围和立法机构国会在当时所允许的底线,难以获得国内官僚机构的支持和国会立法机构的认可。福特总统时期,国会反对以牺牲台湾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坚定支持美国继续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保守派势力依然强大。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和选举政治利益,卡特政府在推动中美建交上踟蹰不前。
美国总统以个人身份向中方领导人作出承诺,可以获得中方的信任,在短期实现外交关系的突破,却难以获得美国国内各方的一致认可;可以暂时搁置矛盾,却不能解决长久的问题;可以绕开反对派,却难以逃避反对力量的反弹。这也是中美迟至1979年建交的重要原因。
尽管有重重阻力,但在中美两国在共同努力下,终于在1978年12月15日签署了 “中美建交公报”。 张静
新闻推荐
中央财政拨12.98亿元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中央财政拨12.98亿元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
本报北京讯财政部和民政部近日联合发文,从2016年10月1日起,再次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中央财政近日下拨2016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12.98亿元,用于提高残疾军人(含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