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要注意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去产能要注意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李含琳
“三去一降一补”是2016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总体战略部署,其中,“去产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国家之所以出台“去产能”的决策措施,就是因为我国当前在基本建设、工业产能和农业产能三大领域中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过剩现实。现在的问题是,从2015年底到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去产能”工作的思路、政策、部署和措施等,都还存在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
根据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在“去产能”改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许多地方一方面在解决“去产能”的问题,另一方面继续在争取多上项目;二是有些地方政府的“去产能”措施基本上是搞“一刀切”,只要是存在过剩的产业或者行业,就一齐砍;三是在建立新型开放体系和扩大出口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大量农产品达不到出口标准,部分工业品属于“大路货”,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四是不能把“去产能”与结构优化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建设科技创新、优质基地、提高标准、培育品牌等来高效化解产能过剩;五是多数地方和部门认为产能过剩只存在于工业和基本建设领域,农业部门不存在过剩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实际上仍然是个政府决策思路和实施战略的科学选择问题。我们认为,“去产能”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采取分类指导和精准施策的方法。
“去产能”要注意不能影响创新能力的培育,对现代产能过剩问题的处置要格外慎重。通俗地讲,所谓“产能”其实就是指生产力、生产能力、生产量、社会总供给能力等。从一定意义上说,在我国目前的过剩产能中,既有大量传统的、落后的和过时的产能,也有一定数量的现代产能,也可以叫做“创新型产能”,比如,计算机、家电、新能源、汽车、钢铁、石化等。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一概采取淘汰的方法,可能会破坏和削弱创新能力。因此,决策“去产能”工作,必须慎重和实事求是。
“去产能”要注意不能只看工业部门,还要看农业部门。目前,有不少学者和地方政府领导认为,“去产能”主要是针对工业和基本建设领域,这是明显不对的。根据对我国2015年主要农产品的供需结构分析发现,农业也存在明显的过剩问题,比如果品、蔬菜、牛奶、茶叶、瓜果等已经出现局部性的严重过剩。从政策依据上看,产能问题不是微观问题,而是宏观经济问题。影响产能的因素包括政府、政策、投资、市场、资源、贸易、人才、科技等大量综合性经济因素。所以,决策“去产能”工作必须端正思路,既要看到工业和基本建设方面的过剩,也要看到农业和其他行业的过剩。
“去产能”要准确把握产能的变化规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运用木桶原理和短边规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当前我国的产能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传统产能和现代产能。我国大部分过剩产能属于传统、过时和需要淘汰型的产能,而且比重比较高。现代产能是基本符合高新技术、新技术、战略性新型产业要求的所有行业,这类行业的过剩比重不高,实际上也不“可怕”。从产业演变规律来看,属于传统产能的行业大多数已经到了发展的后期阶段,或者部分属于总量性、结构性、需求性的过剩,也就是“改朝换代”的阶段;而属于现代产能的行业目前还处在成长期,出现短期过剩并不可怕,通过调整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能简单化理解“去产能”问题,必须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要分类地看,分类地研究对策,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搞“一刀切”。在总体策略上应该选择“多极突破”、按号就座的做法,即实施“五个一批”的策略:淘汰一批、观察一批、重组一批、转产一批和提升一批。下决心淘汰掉传统的、过时的、不合理的、不合格的;对于有希望走出困境的企业可以有一个缓冲时间,但是不能时间太长;对于企业资产、技术和人才仍然有市场需要的,可以通过经营模式转型、重组,纳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机制中去;对于大多数材料工业或者农业,可以通过支持加工业和出口,开发新的发展空间;对于属于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企业,要把去产能的重点放在开发新产品和扩大出口上。
从本质上看,“去产能”实际上就是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倡导的“结构优化”工作。但问题是,许多人把结构优化问题看得太简单,说得也太容易。其实,结构优化是个大问题,结构优化其实就是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创新能力。回顾和总结多年以来我国的结构优化工作,有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构优化的重点是技术、产业和产品创新。但是,我国长期以来是以“改造提升”为重点。实践证明,成本很高,效果很差;二是保障结构优化的根本,是市场机制,成熟的市场体制和机制可以为政府分担大量的企业破产和职工失业的化解工作,而我国的市场还很不成熟;三是政府政策支持和财政金融补贴的主攻方向,对于全社会的所有经济实体都是平等的,而我国只对大中型国企有这类政策,这种政策模式,一方面是不平等的,另一方面长期执行会助长企业的依赖心理。
所以,做好“去产能”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我们谋划好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市场体制和机制不成熟是导致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不成熟的市场阻碍资源和要素流动,成熟的市场可以形成资源和要素的最佳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所以,要加快研究和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国企体制、垄断经济、民间投资等方面的改革,给市场真正做减法。二是大幅度压缩政府投资,政府首先从投资市场上“退下来”,将建立市场投资的决定机制放在市场建设的突出位置。政府给市场做减法,首先要给投资做减法。三是加快建立促进结构优化、去产能、去库存的相关金融制度和法律,从法制的层面给破产企业和失业职工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使大多数破产企业和失业职工支持“去产能”。四是对于“僵尸企业”的银行呆账坏账化解政策要进行创新,建议执行这种政策要不分企业性质,控制在规模以上企业的概念范围内,同时划分呆账处理的一般控制比例,不能全部处理,企业必须承担一部分。五是建立现代产能化解支持政策。对于属于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型企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的行业、企业和技术,国家应该拿出资金,支持其转产转向。 (作者系省委党校教授)
新闻推荐
中国首次环球飞行团队抵达伦敦新华社伦敦8月28日电(记者梁希之)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和英国华侨华人代表28日晚在伦敦中国城举办晚宴,欢迎中国首次环球飞行团队飞行途中抵达伦敦。据悉,张博和他的团队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