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干群思想对接 才能实现同频共振

甘肃经济日报 2016-11-09 00:00 大字

□张立

本报记者祁玉洁近日,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撰文,公开谈了很多扶贫干部“早就想讲却不敢讲”的问题——有少数贫困户带着“我是穷人我怕谁”的心态,被国家的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不如意就去找政府“碰瓷”;有少数贫困户对来家 里帮扶的干部很麻木,认为干部比自己更着急,因为自己不脱贫干部交不了账……(11月7日巴东电视台)

随着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间越来越近,各地在全面扶贫当中确实铆足了劲,政府机关、干部教师,职工学生,捐款捐物有之,主动深入联系点联系户有之。目标、措施定了一沓沓的方案,群众是不是领情?群众是否认识到了扶贫的重要性,参与的必要性?从“好政策养得贫困群众‘浑身不舒服\’”来看,全面扶贫脱贫,在干部群众之间,确实有一道不浅的鸿沟存在。

扶贫既包括物质上的脱贫,也包括精神上的脱贫,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裕。全面脱贫离不开精神脱贫的支撑,只有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都实现了,物质脱贫才能持久,否则,今天给贫困群众一头羊,明天给贫困群众盖一座房子,后天再给贫困群众一座金山,也都会坐吃山空。如有的地区贫困群众把扶贫羊给吃了,有的贫困群众脱贫非得要盖大房子,超过扶贫政策之外再讹政府一些好处等等,这些等靠要的思想在扶贫脱贫中显然就是一块前进的拦路石。

扶贫和脱贫,干群对接是一个关键当口,特别是思想精神对接到位,才能实现同频共振。扶贫政策从来不是干部的单方面工作,而是政府、干部和群众、社会组织、团体共同参与的重大社会活动。贫困群众应该是参与者、享有者,其权利不能忽略,但其主体地位和作用同样也不能忽略。这一点,政府部门和执行扶贫的干部能够认识,更应该让贫困群众也认识到这一点。只有贫困群众有了脱贫的主动性,“被人赶着致富”与“我要致富”哪种效果更好就可想而知了。解决这个问题,更需要干部们到贫困群众家中,多掏掏心唠唠嗑、触及思想顽疾,变被动为主动。

新闻推荐

欧盟对中国钢铁产品做出反倾销调查初裁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11月13日电欧盟委员会(欧委会)12日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产品做出反倾销调查初裁,并决定实施为期6个月的临时反倾销措施。该初裁涉及湖南、湖北和江苏省的四家无缝钢管公司、其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