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到防病防寒重调养
小雪节气习俗盘点
小雪的相关习俗大多与吃有关,这也好理解,因为马上就要进入食物匮乏的冬季,因此必须做好越冬准备。
此外,受传统观念影响,这个季节,人们也会有很多娱乐休闲活动,以打发漫长的冬天。
1.腌腊肉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更加干燥,是腌制、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肉类用这种传统方法处理后储存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2.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被农民用来祭牛神。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斗蛐蛐、占雪
按老年间的说法,小雪也算秋天的尾巴、冬天的开始。由于受到传统农耕社会习俗的影响,小雪到来以后,进入农闲时节,人们的生活比较悠闲,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猫冬”。于是,“玩”成为小雪前后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去,老北京人喜欢玩“冬虫”,即开始斗蛐蛐、蟋蟀,偶尔还能看到有人放风筝、抖空竹,玩得不亦乐乎。
以前老北京还有“占雪”习俗,如果小雪不下雪,农民会祈求下雪,保佑来年丰收,城里的皮货商们则会聚集在一起饮酒。
(据新浪网)
小雪时节,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所以在这个节气里,大家一定要学会自我调养。
起居调养
小雪时节,天气寒冷,不应当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
为避免冬季给抑郁症朋友带来的不利因素,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精神的调养。
此外,民谚有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小雪时节,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同时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
饮食调养
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核桃等。
另外,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它们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以抵抗寒冷,而且能够润肺生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矿物质应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尤其是维生素的供给,应特别注意增加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萝卜、辣椒、土豆等蔬菜;以及柑橘、苹果等水果。增加豆类等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的需要。
此外,小雪时节,要常食菠菜、猕猴桃、橘子、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
小雪节气由来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每年11月22或23日。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小雪分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雨虹也就看不见了。
二候:天气上升。因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
三候:闭塞成冬。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防病保健
小雪时节,要注意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心脑血管、胃肠病等疾病。
1.防感冒。
“小雪”节气后天气逐渐变冷,此时也开始进入感冒的高发季节。“小雪”时节气温总体还不是太低,所以坚持耐寒锻炼非常必要。
方法有:早晨上班多走路,下班也要去散步。每天行走5~10公里是非常好的锻炼方法,适合所有人。
饮食要合理,蔬菜水果要多吃,如大白菜、萝卜、香蕉、梨和苹果等。
2.防心脑血管病。
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心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因此要注意防护。首先要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患者心态要平稳,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还要适当的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因此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
3.防胃病。
初冬,天气刚刚转冷,胃病复发的病人增加。得了胃肠病要及时检查和准确治疗,警惕胃肠恶变。胃肠疾病重在预防,应该做到:少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食过量;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负担;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有利于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对胃肠系统起着保护和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慢性胃肠道疾病的康复。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北京时间11月12日公布了报名参评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影片名单,一共有27部影片报名,这其中包括了曾在去年暑期档创下近10亿票房的中国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