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人早就给出归纳与总结,最为著名、切要的是孔子的话,他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提纲挈领,属形而上的宏观把握,是意识形态问题,不去说它,

阜阳日报 2016-11-23 15:48 大字

[摘要]雪涅

其实,有关行高志远的人的所有文化艺术活动与规范,古人早就给出归纳与总结,最为著名、切要的是孔子的话,他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提纲挈领,属形而上的宏观把握,是意识形态问题,不去说它,单说这“游于艺”,不说包罗万象,却是一个漫无边际的领域。当然,孔子说的“艺”,一般认为是指儒家的六艺。何晏《论语集解》说:“艺,六艺也。”即礼、乐、射、御(驭)、书、数等六种儒士必学的技艺。在此文中,我特指文化艺术活动。要而言之,即一切书画技艺。先说“游”字,有漫游、游戏、玩耍、炫技、交游、交流、走动等诸般意思,犹如杜工部诗曰:“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除了写作是个体孤独的文字劳作外,书画的创作似乎更重在交游、交流、聚会、走动,玩文人间的笔墨游戏,以示风雅,古人叫作“雅集”,今人也承袭此说,书画家的书画交流活动一般多冠于“雅集”,很风雅、又很私人。“艺术”这个词来自梵文,是“做”的意思。“做”,即含有工匠的技艺成分。三两人,或四五人,几管笔,一丸墨,一碟颜料,几张素纸,书画家即可扎堆缤纷炫技,淡墨玄影,墨分五色,抑或挥洒出自家的七彩斑斓霓虹。尤其在今天,书画家更喜欢扎堆、聚会,所谓“抱团取暖”,天南地北,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举办笔会,同人展、交流展、命题展,以笔墨作为一种晤谈形式,实则以传达一种际会天地风云世间花木百态的笔墨精神。“游于艺”实在是抒胸臆、写襟怀、展视野、拓思维、骋技艺、交道友、发幽思、炫诗情的好的艺术形式。

阜阳作为书画重镇,地域上一马平川,天地坦荡,人也胸襟辽阔,喜交游走动,爱交朋友。从艺人群更乐于“有游”。因而,“游于艺”几乎已蔚然成了一种常态,一种生活方式。它不拘形式,两人三人,十人八人皆可。即使同仁展,也无须花哨的开幕式、闭幕式,无需请领导讲话,名人捧场,看上司脸色,搞得像开重要的会议(实际上,我们当下的某些书画开闭幕式,已演化成一种装腔作势的、令人生厌的文化形态)。无需正装,发言多即兴,谨小慎微,小处见大,可也;东鳞西爪,不着边际,可也;宏篇巨论,满嘴跑舌头亦皆可也,不会有人抓辫子、揪头发。去岁,《大美阜阳》进京展与太和书画晋京展,虽作为地方政府艺术行为,但实质上它仍是一场公开的大的雅集,只是郑重其事又隆重其事而已。我喜欢雅集,但讨厌开幕式闭幕式之类的大炮仗,犹如庆贺典礼,公务活动,繁文缛节,排位次,讲排场,计较三六九等,且锱铢必较,不胜其烦。还是三两闲人,散兵游勇一般,穿着随意,人也随意,哪怕有些许邋遢,也来得舒服。书画本身就是一种身心放松的行为,如蔡中郎所言要“散其怀抱”,倘能浮一大白,人些微的飘飘然,逸笔草草,率性而为,亦一快事也。展览后的座谈也复如此,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用论文宣讲,云山雾罩,更无须“主旋律”调调,纯个人见解,不必投人所好,当然,为主办人的辛劳,也应宽以待人,不必斤斤计较;以表扬为主,歌功颂德为上,也无妨,以不恶心为界。“游于艺”,全在一个“游”字,游心、游笔、游神、游思,以至于“神游八荒,心骛六极”。“艺术美仿佛是一个弹性很好的袋子,可以撑大了往里放很多东西。”(王瑞芸《西方当代艺术审美性十六讲》)也就是说,你要将艺术创作发挥出其自身最大的可能性。古人提倡“游”,全在渴望打破既定创作模式的麻木心态,摒弃艺术创作的常态,让艺术创作在非常态的情势下开花结果,从而发挥出艺术的极限。

多年前,我曾经受邀参加过南京一个书法学术展,没有开幕仪式,大家来去自由,三两聚谈,对展厅作品指指点点,或私下交头接耳。展厅中央摆着一方长条桌几,上面有红酒和果盘,来客可自由选用,很随意,又很刻意,但舒服、安详。没有酒局聚餐,大肆铺张。还有一次受邀在北京798参加的一个画家个展,也是红酒果盘,大家随意取用。展后,被留下参加一个小型座谈,也来了一些艺术界的场面人物,比如清华、人大的艺术教授、评论家,还有一些远道从西安画院来的艺术家,临时两张桌子一拼,大家围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没有长篇大论,谁都没准备,都是即兴发言,很宽泛、随意,全然一种“游”的心态。中国书画频道现场录播,也没有束缚艺术家的随性、谈兴。当然,一个“游”字只解决了艺术创作形式表面的样态,真正的深层次、高领域的交流,靠一次两次的泛泛之“游”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尤其当代艺术走到今天,各种跨界的浑融的艺术交流,已使得当代艺术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状态。“中国艺术成为公式化艺术,外在形态一再地停留在原有的山水花鸟上,或者说严重地忽视艺术外在形态变革,外在形态几乎成为艺术的躯壳,这对视觉艺术来说恰恰是致命的忽视,即视觉艺术的意义严重地被削弱,或者说视觉艺术在根本上没有脱离文学的范畴,视觉艺术尚未成为真正独立的文化。换言之,艺术思辨没有进入哲学性认识,艺术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化的朴素的美学认识,这也是导致中国艺术思辨一再原地踏步,始终没有出现艺术上的真正革命的原因所在。”(见浦捷《为什么是当代艺术》一书)艺评家浦捷这段话又回到孔子“道、德、仁”的哲理层面,而这一切均筑基于“游于艺”的艺术实践上。“游于艺”只解决艺术表象问题,而解决艺术实质问题却要靠艺术家深层的哲学思考与努力。

新闻推荐

目签约仪式,包括颍东智能显示产业在内的电子电视产业在会上得到重点推介,共签约合作项目6个、总投资11亿元。   近年来,通过产业招商、精准招

本报记者 任秉文 通讯员 武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