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网约车细则应给公众更多“获得感”

泰安日报 2016-10-11 00:00 大字

 

□张倩

10月8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公布了网约车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京沪深三地均拟对网约车增加轴距要求,京沪二地拟规定网约车司机具有本地户籍,深圳拟要求司机具有本地户籍或持有居住证,广州拟规定驾驶员具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还得是一年内的新车。四地细则显示,“对网约车管理趋严”似乎成为共识。(《新京报》)

随着北上广深四地网约车细则的征求意见稿落地,很多人认为网约车地方细则基本上揭开“面纱”,因为四地网约车规模庞大,而且作为一线城市,其政策动向对其他地方具有很强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因此四地政策细则既被视为网约车改革的风向标,也被看成是出租车改革推进的试金石。如此高的关注度之下,引发争议也是情理之中。

从当前看,舆论普遍认为网约车的约束较严,比如“京人京车”“车辆牌照”“轴距排量”等限制引发了吐槽声一片。实事求是地说,当前网约车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车辆人员良莠不齐,平台监管形同虚设,给消费者造成极大侵害,加强监管也属情理之中;而且对于“城市病”严重的北上广深来说,设置一些门槛,恐怕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网约车管理不仅涉及乘客、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平台,还会涉及城市人口数量、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空气质量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监管收紧一点也可以理解。

但“收”紧也需有个度,“收”得太过,问题显而易见。比如在废除户籍制,实施居住证的当下,再对网约车驾驶员进行户籍方面的限制,显然与深化改革大环境相悖;比如车的“轴距、排量、新车”等限制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而且制定的一些标准甚至高于出租车的标准,与公众期望的通过网约车发展倒逼出租车行业改革愿望也相悖;再比如很多网友担心的,如此严苛的条件下,网约车市场可能会大幅萎缩,价格上涨,重回“打车难”“打车贵”时代,恐怕也不是我们规范管理的初衷……网约车是一种“共享经济”,初衷是为了给公众更多获得感,不管是户籍、车牌号、车的型号是否存在差异,都可以分享这块“蛋糕”,市民也可以最大化分享网约车带来的便利,如果人为设限,让共享的人群越缩越小,甚至成了部分人的“专享”“独享”,无疑偏离了“共享经济”的初衷。

网约车作为“互联网+”时代里的一个新生事物,对于传统监管提出了挑战。在摸着石头过河之时,收得紧一点,步子迈得小一点,不是坏事。但应该看到,小步慢行就是为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整,给政策实施以充分纠错的空间,让政策制度趋向合理。正如新华网指出的,给网约车细则留出修改的“窗口”是必要的。当前网约车细则还处在征询意见阶段,更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开诚布公地与民众沟通,让利益相关方充分表达,在民众诉求中平衡各方利益,以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达成“共识”。毕竟一个好的制度,应该是多数人都能接受并执行的。

新闻推荐

长征题材电影《勇士》将上映

10月12日,电影《勇士》主创人员在发布会上合影。当日,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长征题材电影《勇士》在北京举办“铁血奔袭”首映发布会。电影《勇士》再现了红军长征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