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长征主题燃亮上海国际艺术节

日照日报 2016-10-25 00:00 大字

新华社记者 许晓青 郭敬丹

尽管连日来大雨滂沱,但在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广场演出中,“四渡赤水出奇兵”“爬雪山过草地”“到吴起镇”等《长征组歌》曲目一次次唱响,掌声与雨声合奏出一幕难忘的“长征”交响……

把“长征”主题搬上国际艺术舞台,这是众多文艺工作者的梦想。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正在举行的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出了一系列“长征”主题作品。

多艺术门类融合演绎“长征”画卷

上影演员剧团团长、青年演员佟瑞欣已经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毛泽东的形象。最近两个月,他几乎停下了全部邀约,集中精力回到话剧舞台上塑造“长征中的毛泽东”。

交响诗剧《长征:不朽的丰碑》会集了上影演员剧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以及上海电影艺术学校的数百名台前幕后演职人员,演出从立体的维度将音乐、戏剧、诗歌等多艺术门类融合在舞台上。

在交响乐队的管弦和鸣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画场景得以再现。年近八旬的导演陈薪伊说,此次舞台创作的新探索,运用了交响诗、话剧、歌剧等综合元素,通过“长征”主题,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历史发展进程在短短一个半小时内生动呈现。

佟瑞欣说,对于青年演员而言,这是一场“特殊的党课”,“大家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长征\’主题创作中,体验革命先驱的坚定信仰,对当今的文艺工作者而言,都是一场难得的‘精神洗礼\’。”

多艺术空间唱响“长征”主旋律

从舞台上到草坪上,从地铁站到露天广场,“长征”主题演出通过民乐、合唱等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各类艺术空间唱响。

在草坪上听一场“长征”主题音乐会是怎样一种体验?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公益系列活动的首场演出迎来的就是上海民族乐团编排的《长征路上民歌行》,现场近600个座位,座无虚席。

《十送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草坪上,生长在新世纪的孩子们已然被“红歌”深深吸引。“妈妈,真好听!”“爸爸,这首叫什么?”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开始建立他们对长征的最初认知。

74岁的王恩长每年关注上海国际艺术节。他说:“以长征为主题,办草坪音乐会,一首首经典曲目,让人激动不已。”

多地合作互动,再续“长征缘”

80多年前埃德加·斯诺在上海酝酿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旅程——— 奔赴延安探访“红色中国”,后来写就《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红军的长征伟业。80年后,上海与延安再续这段“长征缘”。

正在陕西举办的中国艺术节与正在上海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相互呼应,由上海广播电视台、G20文艺晚会部分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作团队推出了“延安颂———延安宝塔山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投影表演”。

这台演出既是一场融合新技术的视听盛宴,令观众感受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蓬勃气势,还可以让观众体验《七律·长征》的书法作品通过灯光投影,出现在山脊上,场面十分壮观。

演出以整座宝塔山为主体,将延河等地水岸景观灯光融入其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声光合一、有情有景地描绘延安当地的文化特色,呈现两万五千里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卷轴。

总策划、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说,长征是一场时刻关乎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今天的文艺工作者执着于“长征”主题创作,要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长征精神,同时也开启了文艺创作自身的一次新的远征。

(新华社上海10月23日专电) 

新闻推荐

网购增速三年“腰斩”电商如何“再出发”?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张璇随着我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发展也一路高歌猛进,网上消费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然而近年来,网络消费增长却显示放缓趋势,与三年前相比几乎“腰斩”。国家统计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