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别让微信作业变了味儿,别让微信作业变了味儿

青岛早报 2016-10-19 00:00 大字

作为社交工具的微信如今也被一些学校的老师用作布置作业的平台,让学生每天在班级微信群里“打卡”交作业。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3点半以后,北京文女士的手机就开始响个不停,因为在女儿的班级作业群里,当老师布置完作业之后,家长们就开始陆续让孩子交语音或视频作业了。“读拼音、背单词、说活动感受,就连数学都能布置语音作业,比如谈谈怎么认识加法。 ”说起微信作业,文女士的口气中透出些许无奈。

(10月17日《新京报》报道)

平心而论,老师和家长通过微信互动,可以及时地互相了解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让两边的教育“无缝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通过微信的形式来完成作业,也能将作业的效果最大化,不仅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加强了亲子沟通,可以说体现了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

然而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适当的微信作业当然有不少好处,然而这样的作业多了,也搞起“题海战术”,那就有些问题了。就像新闻报道中的文女士所说的那样,家长因为孩子的微信作业,有时候工作也受到了影响。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常在晚上十点多才能帮助孩子完成并提交作业,不仅家长累,学生正常的作息也受到了影响。不光是家长和学生这边累,当下很多学校,一个任课老师往往要带同年级的好几个班级,一个老师带一二百个学生都不少见。这么多学生,这么多微信作业,一个老师一晚上也不可能听完看完。如此一来,检查微信作业的形式只能是抽查,难以发现一些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微信作业的效果自然又打了折扣。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按照教育部2013年出台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要求,“小学阶段不能留书面作业”。显然,以视频、语音作业的形式替代书面作业是在钻规定的空子,这与教育部为了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而做出减负的初衷是相悖的,无论是书面作业还是微信作业,其本质都是在加重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所以,适当的微信作业可以有,但是绝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玩耍时间、体育锻炼时间、素质拓展教育时间为代价,否则微信作业的好处再多,也是得不偿失、形式大于意义的。

新闻推荐

追加倍投体彩大乐透,追加倍投体彩大乐透

10月17日,体彩大乐透第16122期开奖,全国一等奖无人中出。体彩大乐透第16122期的中奖号码为:前区“01、03、12、14、29”;后区“02、06”。前区最小号码“01”现身,号码“15”至“28”区间轮空,最大号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