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语锐言 “拯救地球”:中国答案更有效
快语锐言
“拯救地球”:中国答案更有效
赵红军
最近,比尔·盖茨有关“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地球而私企没戏”的言论,再次引发了有关政府和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作用高下的讨论。
盖茨认为,二战以来,美国国内由政府主导的研发活动几乎塑造了所有领域的世界最先进水平。相较而言,私营企业在这方面的业绩显得乏善可陈。从国际层面看,盖茨亲眼目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绿色能源投资过程中,相对于美国的高效率优势。他举的例子表明,2000年至2012年,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量急剧增加,从3兆瓦跃升到21000兆瓦。2014年,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量较2013年又增长了67%。如今,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量超过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稳步减少。而从针对绿色能源的投资总量来看,中国投资超过800亿美元,相当于欧洲(340亿美元)和美国(460亿美元)的总和。
盖茨身处资本主义的大本营——美国,依靠一整套资本主义制度和体系赚钱发财,并曾经多年蝉联世界首富,却发出了与资本主义企业家、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相反的结论,的确值得推敲和思考。
首先,盖茨的结论,只是他有关政府和企业在减排方面效率高下的一个夸张说法,不宜被夸大解读,也并不意味着他要完全抛弃资本主义制度,转而向社会主义“投桃报李”。相反,他的说法更多表明,在应对气候变化这样事关整个人类命运的集体行动中,政府主导的研发活动、政府推动的集体行动,相对于企业和资本家那分散的行动而言,可能更具规模和效率优势。换句话说,他所呼吁和倡议的是,人类在气候变化这场灾难面前需要尽快、高效地行动起来。
其次,盖茨作为世界级企业家,按照自己对事物本身是非曲直的观察和思考,表达自己对于世界和事物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在他的心目中是有优点的。这个优点,就是政府对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强干预。这个强干预在研发、基础产业发展、抗震救灾、推动人类探月等需要全人类智慧和快速行动的活动中,有着强大的效率和协调优势。类似的,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资本家、私人企业和资本主义也有其优势。那就是,私人、企业家潜力的尽情发挥,强化了市场机制的灵活和有效性,但缺点可能是速度较慢,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目的。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有我没你的“零和游戏”,而完全可以合作共赢、优势互补。
最后,如果说盖茨的说法是资本主义体系中企业代表给出的一种见解,那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则可以看成一种中国答案。这个中国答案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全可以优势互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功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可以包容各种合理的制度和改革安排,却没有完全放弃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有效干预;可以让企业自由竞争,同时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依然保持强大的国有企业存在。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中国同样发挥了政府高效务实的优势,从国家层面给予新能源和绿色投资研发以巨大的支持,从而短时间内为中国在这些产业和领域塑造了竞争优势。同时,积极探索市场、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大多数人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中,中国和世界都曾有过惨痛的经验和教训。北宋时期,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气候变冷局面,北方农业减产、游牧生活日益艰难。结果,政府听任“市场力量”这只“黑猫”应对气候变化。结果是,农业人口大量南迁,游牧民族出于生活和生存的压力而步步紧逼。最终,民族间的冲突和战争达到了惨烈程度,北宋时期昙花一现的商业经济繁荣景象和资本主义萌芽瞬间凋零。
类似的,太平洋诸岛上传统社会的衰亡、玛雅文明的衰败等,也源于它们对绿色环境的破坏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旱灾。最终,土壤流失、农业衰败、内耗内斗,导致城邦覆亡。然而令人可惜的是,这些惨痛教训由于没有完善的文字记载而被人所遗忘。中国拥有完整、连续而丰富的历史记载,这让相关惨痛教训得以被国人汲取。
这些惨痛的教训是什么呢?那就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单凭市场和企业而不靠政府是没戏的。相反,政府与企业各自发挥优势、合作共赢,才能从根本上快速、有效地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灾难。
(摘自《解放日报》2016年9月27日)
新闻推荐
店铺的告白在西单听见交通安全宣传车播出:“横穿马路不要低头猛跑”,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语言。在校尉营一派出所外宣传夏令卫生的墙报上看到一句话:“残菜剩饭必须回锅见开再吃”,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