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孝道家风代代相传——走进包公镇黄氏宗祠

肥东晨刊 2016-10-20 00:00 大字

○祠堂内气派的亭台 ○桂花香飘满园 ○黄氏后人在查阅族谱 ○老人经常打扫祠堂 ○维修后换下的老瓦 ○祠堂内陈列有二十四孝的内容 ○黄氏享堂 ○黄氏宗祠基本维持着原貌□本刊记者  赵杰

黄氏宗祠位于包公镇板桥社区。宗祠气势宏伟,布局考究,木雕石雕精美,为江淮地区至今尚存的一流民间古祠。

黄氏先人移民而来

黄氏先祖并不是肥东人,而是移民而来。据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江西省九江府德化县黄贵奉命迁庐,遍历城邑郊原至岘山一带,见峰峦拱抱,壑涧潆洄,虎山南踞,龙山北盘,东山为靠,西野辽阔,乃青山龙虎之地,当是聚族善地,于是卜筑于此,并职戍小岘城。自此,600多年耕读传家,繁衍达兹,齿众于旺,至今已有三万多人口。

早年,黄氏一族在今包公镇文集万松处曾建有一祠,香火旺盛。然而岁月沧桑,祠遭兵燹。族中贤俊累议修葺,终无成。乾隆元年(1736年),族人黄越三创议改建宗祠,约族贤40余人计议。议定为首者出银若干为资本卜基选材,后选购今包公镇板桥社区一风水吉地为祠址。

此地距石塘桥8华里,由石塘东郊北上,穿青春村,右转越过状若凤凰的小河。该处有岘山为靠,左凭虎山,右拥龙山,占“青山龙虎”之势,更兼祠前河流,当合“绿水凤凰池”之意。

孝道家风代代相传

日前,在镇政府同志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板桥社区,一座宏伟大气的宗祠映入我们的眼帘。一对玉狮把守门外,头顶处,“黄氏宗祠”四个大字高悬门楣之上,格外惹眼。

从大门进入祠堂,便见到一座气派的亭台,“亭中有长椅,我们族人可以在这里休息或者商量事情”,黄德发老人告诉我们。一直以来,黄老看护着宗祠,但凡遇上节日,或族里有什么大事需要商议,他都会打开宗祠大门。除此,平日里,黄德发还会经常来到宗祠打扫打扫卫生。

宗祠内北墙上刻有方亭铭,铭文曰:“鼓乐方亭,祖先始建。惜遭人祸、文物暴殄。三五孝贤,联袂重建。周栏拱卫,麻石奠基。二八立柱,斗翘飞檐。状若栖凤,蓄势翔天。祭乐悠扬,播名久远。”

走进黄氏享堂,只见列祖神龛牌位,俨然耸立,逐层分列,肃穆庄重。享堂置明朝洪武廿七年铸造香炉一尊,巨型瓷瓶分列三对。我们留意发现,享堂内还挂有“二十四孝图”,黄德发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家族先人一直崇尚孝道,之所以挂上这些图,是为了激励后人秉承先辈光荣传统。”

祠堂文化耐人回味

在祠堂内,几例祠堂文体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送神文“伏以孝思无穷,礼制有限。献享已毕,不能久延……”扫墓文“春秋递更,霜露关情。祖功宗德,奕世承恩……”嫁女文“惟男有室,惟女有家。婚姻和睦,并荷贻谋……”迁居告祖先祝文“薄言筑室,粗叨完备,吉日迁居,告闻先世……”

其他还有如“生辰文”、“生唤名文”、“聚妇文”等,冠婚丧祭,均有涉足。

从祠堂走出,只见右边有一座永久性戏台,叫做“万年台”。据村民们介绍,村里经常邀请外地剧团来此演出。大戏连台时,叫卖声、锣鼓声、喝彩声、呼儿唤女声不绝,一派热闹景象。此外每年本地的龙灯队、狮子队、高跷队也经常来此参加庙会。

黄氏后人闪耀家族

说到祠堂文化,那就不得不提到家谱。黄氏宗祠内存放清同治七年版总谱一部12卷,民国元年版总谱20卷,民国五年隆公支谱一部4卷,2002年肥南支谱一部12卷,2004年版总谱一部30卷。“有些可惜啊,最早还有康熙四十二年版和道光二年版总谱,由于时代变迁早就没了踪迹。”黄德发这样告诉我们。

当着我们的面,黄老拿出了一本家谱,在上面可以看到序,凡例、碑记版文,祠堂规制、宗范、敕命诰命和旌典、家礼仪节、传记事状、节孝记、殉难记、墓表、墓志铭以及赞、诗等。新谱又增添名人录。

据记载,在黄氏先人中间,古代族中进士、举人、州府官员代不乏人;近现代官员、专家学者,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涌现闪光。这些杰出人物为官执政者行法奉公、惠民化俗,为将者戍边卫国忠贞不贰,为教者诲人孜孜、锡恩泽世、桃李万千,行商坐贾者德义为先,财利居后,惠民便民,口碑远播。

新闻推荐

奥斯卡还未到中超就挨骂“耻辱!为了钱断送职业生涯”

从桑切斯、厄齐尔,再到奥斯卡、小法,如今,已然越来越多的英超顶级球星收到了来自中超俱乐部的巨额报价邀请,一些状态如日中天的大咖们,或者说尚处于职业生涯黄金年龄段的巨星,也都因为受不了金钱的诱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