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最寒碜”算不得标准

潍坊晚报 2016-10-25 14:29 大字

□李明志

湖南炎陵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被爆“最寒碜”:办公楼是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两层砖木旧瓦房,墙壁大都没粉刷,有的窗户是纸糊的,十几间办公室只有一台座机,冬天用火盆取暖,院内无厕所。(10月28日《南国早报》)

又是这种“最寒碜”,坊间的看法又是充满纠结。一方面,连窗户都用纸糊的办公楼,在“豪华衙门”遍地开花的大背景下,确实显得“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步,这样的“正面典型”又难免让一些人疑窦丛生:这会不会是一种“秀”,寒碜外表下是否隐藏“惊天腐败”?

这两派看法或许都有道理,但均为脱离道德评价的窠臼。细细想来,无论是那些激起公众千夫所指的豪华办公楼,还是这种“最寒碜”办公楼,其实都属于“例外”,或者说“非常态”,都不符合目前正常的“公众标准”。无论何时,简朴都应该是政府办公机关的准则,但老实说,若是把简朴搞得“极端化”了,又是否还有复制性?

对于“寒碜”的原因,新闻中曾追问:没钱吗?答案饶有趣味——该局每年经手投入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就有两三亿元。琢磨一番,这样的回答实则隐藏着这套逻辑:一个部门经手多少公帑,与办公条件有必然关联或者“正比例相关”关系。如此说来,又岂不坐实了“部门利益,合情合理”的歪论?

无论办公楼是豪华,还是“寒碜”,公众若一旦发现“不正常”,便在发言时自觉加入“外貌协会”,则不确定性太大、风险太大。河北大名县曾经的“最破办公楼”却走出了一名腐败书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说,办公楼简朴仅仅只是一方面,楼里的人是否恪尽职守,发出的政令是否造福于民,这些简单道德层次评价之外的“干货”,才是检验办公楼合不合格的最好标准。

新闻推荐

想着盼着12年 终于找到俺哥哥了

家人看到本报报道后昨赴平度,把流浪老人郎成群接回高新区老家4月21日,在平度明村镇冢西村,高新区新城街道西金马社区的郎丰全紧紧抱着走失12年的哥哥,两人相拥而泣。在收留哥哥的好心人李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