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倒右手,骗补手段曝光没补到点上,做技术的心寒
新能源车“骗补”现象背后,其实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分歧——国家发放新能源车补贴的初衷以及部分新能源车企获取补贴的目的。受到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前者不遗余力地以补贴形式推广新能源汽车;而后者仅仅为了获取自身利益而去利用政策的漏洞。
卖一辆车纯利至少14万
据瑞银中国证券研究主管侯延琨介绍:“技术上,纯电动汽车已经达到大规模商业化的水平。然而在使用上,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纯电动汽车存在明显的劣势。简单来说,目前电动车的全生命使用周期成本远高于传统车。而要达到盈亏平衡,中国至少要到2025年。”这就是国家补贴电动车的最根本原因。
按照2013-2015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客车补贴标准按车长划分。以最高标准的纯电动客车为例,6-8米补贴30万元,8-10米补贴40万元,10米以上补贴50万元。各地补贴标准基本按照与国家1:1配比。
按照该标准,6-8米客车央地两级补贴达到60万元。2015年执行补贴下调10%的退坡机制后,也能拿到54万元。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资金专项核查小组的说法,它的成本则在25.5万-40万元之间。也就是说,一辆该类客车只要卖出就至少有14万元净利润。
弯道超车也容易翻车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车“骗补”的手段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新能源车厂商与购车客户合谋,双方利用拟定好的购买合同到相关部门申请汽车牌照和车辆行驶证,获取相关证件之后申请补贴。补贴到手后,厂商再从客户手里低价回购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并将骗到的补贴分一部分给“合谋”的客户,双方形成了利益链。
另一种是新能源车企成立汽车租赁公司,将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卖给自己的租赁公司。拿到补贴后,以维修电池等名义回收车辆,将其中的核心零部件回收后再次出售,从而循环拿补贴。
催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本身的不负责之外,政策的不完善也是诱因之一。当前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没有补到“点”上。过于单一的补贴形式令真正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方尝不到“甜头”。“国家花费了几百亿,钱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让我们做技术的感到很心寒。”湖南科霸动力电池总工程师匡德志告诉记者。以电池生产商为例,补贴给了整车厂和运营公司,并没有直接把钱给电池生产企业,利润受到挤压。
专家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进行着“大跃进”式的发展,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繁荣表象下的核心技术空洞和大量资源浪费。试图借助新能源潮流而实现“弯道超车”的企业也应该知道,弯道往往也是最容易翻车的地方。
据界面新闻等
新闻推荐
中国医师协会苏鲁豫皖地区疝和腹壁外科培训基地落户日照市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诊疗又上新台阶
9月10日,世界中联固脱疗法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交流研讨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培训基地苏鲁豫皖地区学术研讨会在日照举行。会上,中国医师协会苏鲁豫皖地区疝和腹壁外科培训基地正式落户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