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扮靓美丽石岛 从环境整治、***、生态旅游、传统村落保护等方面分步实施、全面开展
卞红波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目标,更是惠及农村广大百姓的重大民生工程。石岛管理区按照“因地制宜、内外兼修”的总体要求,从环境整治、***、生态旅游、传统村落保护等各个方面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不仅有力地提升了农村面貌,推进了乡风文明,同时进一步弘扬了历史文化,丰富了全域旅游资源,拉长了农民致富产业链条。
治理脏乱
让农村环境更宜居
走进东山街道八河孔家村,干净通畅的水泥路,一尘不染的农家小巷,环绕村子周围的苍翠苗木,整洁的卫生环境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舒心和惬意,也让许多外来人感觉眼前一亮。而村里的卫生环境能够长久保持,得益于管理区推行的网格式环卫管理模式。由党员代表牵头,群众村民自觉参与,每日一小洁,每月一大清,使村里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八河孔家只是管理区加强环卫一体化管理,实现乡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的一个典型代表。
建设美丽乡村,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治理环境,整治脏乱差、建设洁齐美。为推进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和城乡统筹发展,近两年来,管理区按照“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的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不断刷新乡村的“颜值”,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带来的清洁与舒适。先后建成日处理能力200吨的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中心,新购置50多辆大型摆臂车、中转站压运车、压缩车等,在6个街道设置了垃圾中转站,在街道驻地企业、村企、村庄添设了地埋式垃圾箱、密闭式垃圾桶等,实现了“户集中、村收集、街道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清运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率均达到100%。全区成立了500多人的专职保洁队伍,每个村庄都配备保洁员,实现了环卫保洁人员全区域覆盖。
为推进城乡环境质量实现长治久效,管理区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办公室,加强和完善了“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常效环卫监督考核机制,现在管理区已经形成了督查、反馈、整改、落实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力促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持续提升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向着标准化、正规化、长效化进一步发展,努力打造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农村良好环境。
***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斥山街道盛家村有着烙制火烧的传统技艺,但多年的粗放式加工模式让这一民间面食老字号发展受到限制。今年,管理区出台鼓励扶持政策,斥山街道投资300多万元,盘活村内12间闲置房屋,在过去小作坊的基础上重新扩建火烧工场,同时配套建设了集制作展示、营销推广、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盛家火烧民俗展示馆。在保持传统工艺不变的基础上,火烧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运营管理更加规范。“线上线下平均每天销售火烧增加到600个左右,部分还出口到了韩国,仅此一项就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多万元。”村委会主任盛跃松表示。
结合区域实际,今年,管理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精准对标,在全区筛选了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21个村作为扶贫对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围绕“扶贫基地+”、“扶贫项目+”实施***、精准脱贫,重点打造农业果蔬大棚种植扶贫基地、生态农业采摘观光扶贫基地、中药材种植观赏扶贫基地等七大扶贫基地,选择适宜各贫困村发展的特色扶贫产业,拓宽和延伸增收渠道,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增长,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
王连街道启动了与***挂钩的“一路一带”美丽乡村工程。沿9公里环湖路,将赵家山、东岛刘家、东慕家、常家庄等8个相对偏僻村由点连线,围绕果蔬种植、休闲采摘、趣味垂钓、养生度假等项目,按照“一村一业”的标准,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连线成面,一体打造,形成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带,让村民走上发展致富的快车道。
田园休闲
让农家旅游放异彩
今年夏季,港湾街道牧云庵社区比往常热闹了许多,各地的游客和绘画爱好者纷纷来这里观光和交流创作。牧云庵文化底蕴深厚,清末以来,年画、国画更是成为每家每户的文化生活需求,被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誉为“画村”。
像牧云庵这样具有不可复制的文化内涵和自然资源特点的村庄(社区),在石岛还有很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管理区放手发动各个街道、村(居)因地制宜,借助特色优势,培育乡间田园休闲旅游产业。既满足群众发展种养、文化等产业的需要,又彰显鸡犬之声相闻的农家情趣,让田园风光永驻乡间,让农家旅游产业富民。港湾街道借鉴浙江农村的经验做法,坚持一村一特色,不重样,精心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桃园街道围绕朝阳路、朝阳山,还有毗邻大海的独特位置优势,打造东南海、西南海、山前、青木寨和桃园5个村的滨海旅游综合体。
因地制宜,突出村居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差异性和多样化,是管理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有力举措。“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一个标准,一个样式下的新农村建设活动,而是要因地制宜,把每个村的特点、亮点放大,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管理区相关负责人强调。
也正因如此,在宁津街道的东墩村,依托谷牧旧居为中心,辐射周边120户海草房进行保护性开发,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儒学文化等红色资源,建设谷牧传记馆、石岛民俗馆、孔子学堂、六艺馆等展馆,打造了“一院一主题、一馆一特色”的海草房主题院落群和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了一大亮点。此外,该街道的“六村一庄”美丽乡村示范带上,朴树公园、留村祠堂、根雕盆景馆、元代古墓等系列景点也成为吸引游客的新名片。
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游、休闲游、民俗游、红色游等乡村旅游经济,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从美丽乡村建设中受益。今年1-7月份,全区仅乡村旅游就吸引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
留住乡愁
让民俗文化永流传
“上百年的海草房修缮一新、村里铺上了石头道、脏水到处流的现象不见了,环境好了,基础设施也跟上来了,外地游客纷纷来村里玩。”看着村子里里外外的巨大改变,东楮岛村村民毕桂香感受更深。东楮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首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管理区和宁津街道精心规划,在保持村落原貌的基础上,实施了海草房保护、绿化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岸线生态保护、沙滩整治、道路铺设、人工鱼礁投放等一系列提挡升级工程。同时引进北京世纪唐人的休闲体验旅游理念和现代化经营模式,打造的10多间海草房主题式院落已开门迎客。同时,村里还成立了渔家乐合作社,让群众参与经营,共享红利。
传统村落是一笔价值不可估量的财富,能够保存下来的很少,保存完整的更少。管理区在开展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继续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深入挖掘村落的历史遗迹、民俗风情,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底蕴。
因此,不仅是宁津东楮岛村,眼下,王连街道也在重点挖掘东岛刘家村历史资源及民间遗留下来的文物、记录,建设民俗旅游区。斥山街道则充分挖掘和发挥“历史资源、民俗资源、自然资源”三大优势,规划打造西寨、盛家、范家、高家齐山等8个示范村。西寨社区聘请专业人士指导,组织20多位当地老渔民,全新演绎的原生态民俗表演节目渔民号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又一精品力作。
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乡村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同时也加快了全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管理区将按照“突出重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理念,集中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示范带。同时加大投入,实施一批彰显特色的精品工程,同时借机推动现代农业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将美丽乡村打造成品牌,进而更好地扮靓美丽石岛。
新闻推荐
昔日店小二 今成火锅店大佬 菏泽小伙司荣超苦尽甘来,把四川火锅搬到菏泽
文/片本报记者赵念东从洗碗工到传菜员,再到大堂经理,菏泽司荣超几乎干过餐饮机构的每个职务,这也让他萌生餐饮创业的念头。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已过而立之年的司荣超凭借一股韧劲,开起3家饭店。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