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打破“唯某某”并不等于考核公平

齐鲁晚报 2016-09-23 00:00 大字

出于公平的考虑,考核标准不再单一,而是纳入了更多的因素,复杂程度显然大大提高。问题是,全新的、全面的评价体系到底该如何建立,如果相应的规则存在漏洞,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制造比“唯某某”更大的不公平。

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并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鼓励潜心研究、长期积累,遏制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克服“唯某某”的倾向,就是要改变相对单一的考评标准,更全面地反映高校教师的付出与成果。由于考评结果直接关系着工资薪酬与学术资源的分配,这项改革是关乎公平的大事。同样出于公平的考虑,考核标准不再单一,而是纳入了更多的因素,复杂程度显然大大提高。如何更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工作情况,如何避免行政权力等因素的干扰,就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考评制度就像一根指挥棒,对体系内的每个人都发挥着引导作用。以往谈到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议论比较多的就是“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前两者接近于“出身决定论”,“唯论文”则令更多的高校教师把精力放在写论文、发论文上,很容易忽视“教”这个同样重要的本职工作。因此,改革高校教师考评制度的呼声一直很高。

按照教育部出台的指导意见,高校教师考评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让考评结果更全面地反映教师的真实付出,相比于单一的考评标准,全面的考评制度要想实现公平,难度更大。以“唯论文”为例,按照论文数量和刊物等级打分,虽说有失偏颇,但起码容易核算,以后要“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注重凭能力”,可就麻烦多了。师德好坏如何确定,教学成绩怎样核算,能力大小靠什么评定,这三项各占多大比重,都是待解的问题。尤其师德这类指标,不像任职年限或是论文数量那样可量化,很容易给权力因素制造“自由发挥”的空间。

考虑到考评对教师行为的“指挥棒”作用,更复杂的考评制度如果在科学性方面有缺陷,很容易带来更多的副作用。比如仿照“学术委员会”建立行政化的“师德委员会”,难免会让个别教师把精力放在搞关系上;比如评判“教学水平”过分看重学生意见,恐怕又会鼓励老师放松课业讨好学生;再比如所谓的“教学为主”,一不小心就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考核指标多了,出问题的机会也增加了,这都包含在改革的难度之中。显然,考评制度改革,绝非多引入几项指标这么简单。

当然不限于高校,在相当多的领域,出于科学性的考虑,考评制度打破“唯某某”是大势所趋,体现公平的难度增大也是共性问题。就像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唯GDP”的弊端日益凸显,这就需要建立包含社会治安、环境生态等诸多因素的新标准体系;再如教育领域在“分数决定论”之外,也逐步增加了指标多元化的自主招生。问题是,全新的、全面的评价体系到底该如何建立,如果相应的规则存在漏洞,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制造比“唯某某”更大的不公平。

以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为例,尽管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但新规则的建立还是得充分发挥校园民主的作用,新体系的建立需要充分协商、集思广益,尤其要给一线教师更多的发言机会。要知道,新考评制度的建立过程,既是增进科学性的过程,也是取得认同的过程,各方参与之下形成的共识,更容易让接受考核评价的教师感受到公平。

新闻推荐

全国涉海科研人才一半在青岛 青岛蓝色人才底子厚,课题数与专利数均遥遥领先

高峰论坛为高端海洋科技人才交流提供了平台。宋祖锋摄本报9月26日讯(记者宋祖锋吕璐)26日,在2016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中国主要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评价(2016)。20个主要沿海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