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妙语连珠尽显大师风范 符晓 朱玲

2016-09-23 00:00 大字

 

“医生说,无论什么样的钙片都比不上晒太阳。今天上午在嘉峪关关城晒了两个小时的太阳,嘉峪关应该收阳光费,旅游局应该开设一个晒太阳的旅游项目。要知道在北京可是没有这样的阳光,也没有这样好的空气……”9月22日,第五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在古老壮丽的嘉峪关关城盛大开幕。当天上午,在关城南侧的点将台上举办的“讲好中国故事”纪录片文化跨界高峰论坛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名誉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以一段幽默的开场白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在题为《纪录片与文学》的演讲中,莫言以一个文学家敏锐的思考触及到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别是现在所处的一个影像化的时代,他给人们提出非常好的见解,提出将来的纪录片要从声音、画面一直过渡到气味的记录。

莫言说,每个人都是一位纪录片的观看者,我们打开电视换换频道就可以发现纪录片,它的范围是如此之广,而纪录片最早跟电影没有区别,后来电影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成跟纪录片有所区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纪录片一个巨大的特征就是它的真实性。为什么大家会被纪录片所震撼,就是受众认为这个纪录片是真实的,是没有经过导演的。

“究竟怎么样才算真实?难道偷偷地拍下来就算真实吗?这样偷偷地拍下来一些没有经过剪辑的材料就是纪录片吗?这样的纪录片有艺术价值吗?有思想意义吗?”在一连串的发问中,一个在行业里很有争议的话题,莫言却以自己的视角给予了诠释。

莫言表示,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手机摄像功能的越来越强大,现在每个人都是纪录片的制作者,人人抬起手来就可以记录现实生活的存在,纪录片的概念被不断无限扩大。这样一种大众性的记录,有时候会给我们留下无比珍贵的镜头,也会记录下很多不可重复的、不能再现的景象。

在演讲的后半段,莫言主要提到了纪录片与气味的问题。他说,一个作家要写小说,小说也是应该有气味的。现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非常先进,录像技术、摄影技术也日新月异地在变化。莫言非常希望将来科学发展了,人们在拍纪录片的同时,能够把气味记录下来。那个时候,拍出来的纪录片将会更加吸引人,人们不但能看到物品的形象,还能够嗅到气味。他期盼这种纪录片的时代能早一天到来!

新闻推荐

“好军嫂”梅竹 扎根基层20年拥军帮难扶困永不悔

二十多年来,她省吃俭用慰问官兵和军烈属,关爱儿童,帮难扶困,坚持把爱心和热心用在他人需要之时,她先后帮助困难家庭多户,她倾情“爱心热线”,解决困难诉求多个。她就是河南省郑州市“好军嫂”梅竹,年4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