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云上人家□魏海玲

甘肃日报 2016-09-01 00:00 大字

云上人家

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

我对苗族的些许印象,来自沈从文的作品,知道他们纯朴善良,能歌善舞,喜欢喝酒,家里支着火塘。

穿越连绵的山麓,层峦叠嶂间,鳞次栉比的吊脚楼若隐若现,千户苗寨宁静地躺在群山的臂弯。苗寨大多修建在河谷坡地上,寨子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幢幢吊脚木楼依山而建,层层梯田顺着山势紧连云天。

踏上长长的台阶,两旁盛装的苗族妇人翩翩起舞,欢迎游客,她们头顶都挽着一朵红色的花朵。苗族女孩持牛角向游客敬酒,她们服饰鲜艳,最打眼的是头上那些银质的头饰,像弯弯的牛角,上面有太阳月亮的图案。在西江千户苗寨的大门口,我看见高高悬挂的牛角银饰,下面是翩翩飞舞的蝴蝶。苗族神话里传说,蝴蝶妈妈是所有苗族人共同的祖先。

走进苗寨,就听见村民热情的吆喝声:吃糍粑、现打的糍粑……沿着街道向寨子里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上面架有雕梁画栋的风雨桥,桥上有匾,匾上有字。寨子里的路是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蜿蜒向前,不知将我们带向哪里,却放心地跟着去。街的两旁,二层或三层的吊脚楼都是各色店铺,招牌古色古香,店堂设计洋溢着苗族文化风情。隔江相望,对面半山处的楼房长着经年苔藓,石头砌成的地基,更能衬托出苗家人的古老。

来到半山坡搭建的观景台,上了一处苗家风情浓郁的吊脚楼。西江千户苗寨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一般情况下,二层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我们所在的位置正是吊脚楼二层的外侧。坐在那里眺望风景,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凭栏小坐,看远山深处的苗寨,青山绿水处,掩映着隐隐约约的村落,那是我们去不到的地方,那里才是云上人家,那里才是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的苗家生活。穿越时光,千户苗寨就是一弯漂泊在天地洪荒间的船,像世外桃源般宁静安详,收留每一个异乡人的慌张焦灼。

我们还赶上了一场苗族歌舞表演。苗族姑娘、小伙儿表演了芦笙舞、铜鼓舞、锦鸡舞,还有苗歌演唱。铜鼓舞领舞的小伙子剃了半边的光头,半边的头发绑成了辫子,舞姿粗犷热烈,剽悍阳刚,让人感觉到他是发自内心的起舞,不在乎有没有观众,不在乎观众是否能懂。

压轴的是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最小的七十多岁。他们穿着青色或黑色的朴素衣衫,表情淡然,可是一开口,犹如天籁,低沉的吟唱,一句也听不懂,却有风的味道雨的味道,岁月风尘扑面而来,唱得人心发慌发软,想抱住他们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吧,你这一生的过往。苗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靠口口相传,古歌是史诗,一点儿也不奇怪。就在这个演出场的外面,还在大兴土木,还有大批的游客拥来,想看一看苗寨,想了解苗族历史、苗族文化。而这群老者的故事沉默如谜。散场时,我赶去找他们合影,他们悄然散去,落入人流,像水融入海洋,转眼不见了。

若有若无的歌声里,我们去品尝苗家千桌宴,米酒、酸汤鱼、糯米粑、腌肉、染得绯红的鸡蛋……还有祝酒歌,一桌桌地唱,一个个地敬。歌声嘹亮,不知敷衍。做事也好,唱歌也好,苗家人脸上的表情总是淡淡的。就好像这么多的游人拥进西江,苗寨依旧是安静的,消解了游人急吼吼的燥气。听说,西江的夜景更美,万家灯火,层层叠叠,燃在心上。清早,还可以看到袅袅的炊烟伴着太阳升腾,在山谷里飘荡,搅起莫名的惆怅。

安静的村落,安静地生,安静地活,收留一方安宁。这就是西江千户苗寨。

游人争相在“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大石头前留影。那是作家余秋雨游历西江千户苗寨之后发出的一句感慨。

美如果不被发现、不被认知,没有意义;倘若被发现、被消费,对美又是一种破坏。唯有祈祷已经在深度开发的西江千户苗寨,千万不要陷入这种尴尬的怪圈。

新闻推荐

民乐生态工业园交出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民乐生态工业园交出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围绕建设“工业发展高地、创业创新硅谷、人才聚集特区、产城融合新区”的发展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