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黄河水车段续与故土兰州的不解之缘

甘肃日报 2016-09-27 00:00 大字

黄河水车段续与故土兰州的不解之缘

黄河水车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琰

兰州是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但是明朝以前,黄河两岸的兰州人民守着黄河却喊渴,因为,河面距地面有十米至二十多米的落差。好在,有了段续。明朝嘉靖年间,段续根据南方筒车的原理,创制可以汲起滔滔黄河水的大水车,水车直径小则十七八米,大者二十余米。老百姓将黄河大水车称为“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堪称古代兰州的“自来水工程”。水车浇灌出兰州人民的好年景,浇灌得黄河两岸花红柳绿。如果说古代的兰州是一驾马车,那么兰州黄河大水车就是它巨大的木制车轮,拉动它向前飞奔。

一把鲁班锁引出的奇思妙想

历史的车轮倒回500多年前,明朝正德年间,兰州东关段家台的容思书院内,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儿时的段续就是在这里,从《大学》《中庸》到《礼》《易》《春秋》,一路向进士读去。

段坚号容思,他所创建的书院,被称为容思书院。段续是段坚的曾孙。翻开兰州历史,段坚是个闪闪发亮的人物。创书院,育童士,教以小学、四书,一生信奉儒家的“爱民”“仁政”“洁身”等正统思想。在兰州原东稍门外,曾立有牌坊,前额书“段容思先生德教坊”,背书“理学名臣”。

因为志向高远,段续很受父亲段增的喜爱。这天从书院回家,父亲送给他一只木头的鲁班锁。段续很容易就拆开了它,却怎么也组合不成原样。鲁班锁相传是木匠祖师爷鲁班创制,在不使用钉子绳子的情况下,用咬合的方式将六根木条交叉相交固定,木条拼插内部的凹凸部分啮合,十分巧妙。

专注拼装鲁班锁的段续,大概不会意识到此时手中小小的玩具将对这座城市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多年后,段续创制的兰州黄河大水车与这只鲁班锁颇具异曲同工之妙。除轴头包有铁箍外,整个大水车由木卯细细拼接而成,不使用一根钉子。哪一部分损坏,可以很方便地拆下更换。

明代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朝代。正德十六年(1521),正月至六月无雨。黄河流域连续大旱的史料,屡见不鲜。“焦地流金,大地生烟,野绝青草,寸粒不收,雁粪充饥,骨肉相食,十室九空”等灾情的记述不胜枚举。

兰州地势狭长,两山夹一河,黄河自西南流经兰州市,画一大弧,自东北出境。守着河水滚滚向东,却因水低岸高,眼睁睁任其流去,无法自行灌溉。

几天之后,段续终于拼好了鲁班锁,儿子做事从来没有半途而废过,段增欣慰地拍拍儿子稚嫩的肩膀。兰州还是没有下雨,段增望望窗外的苍凉,叹了口气,又叹了口气。

嘉靖二年(1523年),段续高中进士,被授予都察院云南道御史,成为段氏家族中五位进士之一。从此,段续走上了他波折起伏的仕途生涯。

任云南道御史这段不长的日子里,段续曾奉旨远赴云南巡按。从小看着北方苍茫四野长大的段续,一路骑马走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南方景象。这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篱笆安静,在阳光下呈现矮矮的身影,蜻蜓蛱蝶翩翩飞舞。眼前的美景冲淡了他一路跋涉的辛苦劳顿。也就在这次远行,段续第一次见到筒车,一只只架在溪流上的筒车,“吱吱呀呀”日夜不息地舀起水,浇灌着水稻田,田里的秧苗在阳光的映照下,绿油油亮闪闪的。

段续的从政生涯有一个华丽的开头,只要他稍稍圆滑一点、世故一点,他就可以在短暂的出差之后每日舒舒服服地待在京城里,等着一步步升迁就可以了。一个前程似锦的未来在等待着他啊。

可是,段续却致力于将他北方人的耿直和段氏子弟的执着发扬光大。《明史》有三处提到段续,都是因为嘉靖三年大礼议中弹劾席书、桂萼的事。明世宗朱厚璁是遵奉太祖朱元璋“兄终弟及”的遗训以外藩亲王入继帝统的。段续上书,极力主张世宗尊孝宗为父,反对尊其生父。直言犯上的段续惹得世宗皇帝龙颜大怒,被廷杖后下入诏狱,然后贬去河南郾城当了小小的县丞。

段续跌落到他仕途生涯的最低层。

郾城是一片灾难深重的土地,民生凋敝,满目疮痍。段续没有时间气馁,他一到任就率民耘田,革除弊政,忙碌得卓有政声。比起谏言,实干似乎更适合他。

在段续忙于实干的同时,京城的大礼仪之争终于落下帷幕。世宗最终不顾众臣谏言,尊其生父兴献王为“兴献皇帝”,生母兴献王妃蒋氏为“兴献皇后”,显陵就是为他们修建的陵墓,位于安陆城,现在的湖北钟祥市。然后,他又偏偏选了曾极力上书反对过他尊崇生父的段续,去督修显陵。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山脉河流,俱纳入显陵的格局之中。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松林山依次迎来了下马碑、门、亭、望柱、石像生、坊、桥等,顺着山势来到金碧辉煌的棱恩殿、明楼和宝城……

亭台楼阁,仿佛搭积木一样,凹槽和突起相配合,一块块木头咬合起来,斗拱华丽,飞檐翘角。这种不使用钉子的榫卯结构,原理等同于段续儿时玩的那把鲁班锁。

段续大概是深谙榫卯之术,为皇帝节省经费巨万,皇帝赏识,陵墓修成后加三品俸,调任京畿。段续终于重新走上了他仕途的康庄大道。

显陵至今保存完好,背山临水,九曲盘桓,大殿巍峨,亭阁肃穆。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历史遗产。

十五年打磨第一架黄河水车

嘉靖二十年(1541年),段续告老还乡回到兰州,至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第一架大水车在黄河边转动起来,历时15年。

干旱少雨的故土兰州,与南方的青山绿水形成巨大的落差,在段续的脑海里交替出现,一只只筒车“吱呀呀”的汲水声在耳旁回响。能否创制适合在黄河上使用的筒车呢?

自古以来,黄河穿城而过,两岸的兰州人民守着一块块焦渴的田地,祈求着天降甘霖。这都是因为,黄河水深嵌河谷之中,与地面有近十米至二十多米的落差,无法引水灌溉所至。

如果能够制造出半径足够大的筒车,不就可以舀起黄河水来灌田了吗?可是,那么大的筒车,用竹子肯定是不行了,那么该用什么材料?怎么固定?水流可以推动它转起来吗?

一个个疑问涌上心头,段续陷入深思。段续是个想到了就要坚持做到的人。他悉心研读了元朝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书中记载有筒车制造图样和文字说明。等到图样文字烂熟于心之后,段续开始准备动工,试制大水车。

段续请来了兰州城里最好的木工和匠人。

每一个细节段续都考虑得极尽周全。大水车的构想也已经与师傅们反复讨论过了。

首先是选材。段续决定就地取材,采用兰州当地所产的榆、槐、柳等木料。榆木材质轻而硬,强度较高,纹理直,结构粗,且材幅宽大,质地温存优良,变形率小,与南方产的榉木有“北榆南榉”之称;柳木木质结构细密、质软,刨光后光滑,但防腐能力稍差;槐木通常平直,带有粗糙均匀纹理,老化程度轻微,性能变化小。

一种种不同的木材,段续如同手指一样摆弄得清清楚楚。大轴必须用坚硬密质而不怕水浸的数百至上千年整株榆柳木,幅条和穿撑均须为上好的整株松木,少结疤,无裂口,外弦须用上乘的杨木板,细密质软的柳木做水桶,用性能变化小的槐木做水车上的“辐条”和“桄”,所有木楔必须顺丝,绝不能有结疤。各种木头将要按部就班地准备各尽其用了。

段续一丝不苟地盯着每一道程序,划墨线、凿眼、拉卯、做榫楔……

兰州东关段家台段氏深宅大院里,推刨一下下划过木材的声音响亮而流畅,刨花飞快地卷起后四处滚落,空气里弥漫着木材的香气。满院子工匠们正兴致勃勃地忙活着。四周散落着各样的凿子、锉子、木槌、刨子。这个看上去有点杂乱的地方,更像一个宽敞的木工房。他们中间,有一位衣着朴素、聚精会神地研究木头零件的老人,你很难想象出他就是曾在京城官居三品的段续。

天天锯木头、凿木头、刨木头的声音此起彼伏,响个不停。时不时有过路的路人好奇地往里张望,想知道这些人到底在大宅门里忙活些什么。

整个大水车,大小部件,多达400余件。与筒车相比,段续增加了辐条数目。36根辐条亲热的伸进袖筒子里,数目与36天罡星相和。辐条间靠“穿撑”拉紧,内里又用108根小辐条固定。36个天罡星、72个地煞星计108,合梁山好汉数。《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中说:“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七总太元君,为吾驱祸殃”,不知道可不可以附会为合神力和人力于水车中,日夜汲起黄河水于田亩间?

安装车辐是水车制作至关重要的步骤,当把水车其他部件都安装好,准备安装最后一根车辐前,跟人们盖房子上梁一样,要隆重地举行个仪式,请阴阳先生择黄道吉日,选好良辰,摆上供品,焚香叩头、诵读祭文以祭河神,祈求平安。水车转着,就是兰州的好年成!

兰州大水车终于立在眼前。最了不起的是,整个大水车的安装不使用一根铁钉和任何粘合胶,全部使用木楔加固连接,铆楔均为活铆。除水车头子外,每种部件在使用中损坏都可以更换,十分精妙。

水车之城的百年沧桑

史载,段续主持制造的第一架水车,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

这样一个饱含期待的大水车在黄河边安放好,正是春季,万物复苏之时,两岸万顷等待渴灌的良田。

当缓缓转动的大水车汲起黄河水,取水斗倾斜,倒出的水沿着长长的引水槽流向田地时,两岸一片欢腾之声。

可是,大水车没转多久就停了下来,此时的黄河水,还不够迅急,近10吨的大水车,对它来说,实在是太重了。

望着这只停止不前的庞大的车轮,段续不得不承认,此时的他,陷入了又一个巨大的困境之中。从决定制造水车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停地在困境中徘徊,陷入其中,历经千辛万苦跋涉,却又一次陷入其中。

段家世代为官,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也是段续这么多年来能够坚持创制水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说为了解决水车太大、转动不灵活的问题,段续曾经三下江南考察筒车。如果前进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就从源头做起,也许那里有另一条抵达罗马的道路吧。

出兰州,横在眼前的,是连绵的秦岭山脉,山路崎岖又颇多野兽,风刀割一般吹在身上。一条漫长得望不到尽头到路,此时,段续的行程才刚刚开始。

一次次失败的过程之后,段续改进了水车的拦水部位。

他让工匠在水车底部,正对着水车车道,向上流方向开掘两条深坑,一条朝向河岸,一条直插河心,状如喇叭口,坑边镶砌硬石。一只喇叭,将滚滚的流水揽入窄窄的水车河道,拥挤着奔入河道中的流水冲击力骤然增大。“哗—哗—”,流水吹响喇叭,像是丰收的宣言。

挖掘了喇叭口,段续还不放心。他又在水车河道2米处设置了一道“门槛”,门槛后面,是一个向下斜坡。喇叭口聚来的滚滚河水,在门槛处被拦住,被迫翻腾跃起,然后,顺势呼啸着猛冲向水车底部。“水斗满,水车转,”这个堪称绝妙的设计叫作“金盆卧龙”。

庞大沉重的大水车终于日夜不息地转动起来。成功创制第一架水车之后,段续又在现镇原路北口修建了3架,使附近菜畦果园得到河水的充足灌溉。

不久,兰州的黄河岸边便水车相连,白浪翻腾。水车浇灌的黄河两岸花红柳绿。

此后,大水车作为一种高效实用、价格低廉的灌溉方式为更多人所闻,黄河两岸争相仿制,兰州上游的青海贵德、循化一带,兰州下游的榆中、皋兰、靖远、泾川、平凉、银川,甚至陕西,都有了转动着的大水车的身影。

这下,段续可以看着沃野千里,悠闲地听着兰州鼓子喝三泡台去了。

19世纪末,兰州有水车157架。到1952年,有水车252架,提灌面积达10万余亩。当时地中海东岸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才不过只有30多架。如此算来,兰州才可谓是真正的“水车之城”。

叙利亚哈马水车源于罗马人统治叙利亚的时代,公元64年,鲜红的落日烧毁罗马,成为一把灰烬。再后来十字军东征。举着巨大十字架的十字军在叙利亚留下一片荒凉和废墟,但却把叙利亚的水车带回了欧洲。

而在中国,据考水车最早出现在东汉,一个叫毕岚的人发明了龙骨水车。唐时已经广泛运用,唐代诗人陈廷章的《水轮赋》中写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

当年段续架设水车的地方,人称“水车园”。今天的水车园里,一尊花岗岩段续像,着长衣,左手执图,右手置胸前,好像正在指挥着水车的修建。他的身旁,12架巨大的水车,沿黄河岸一字排开。水车园里的大水车并不只为观赏而设,它们举起的一斗斗黄河水还肩负着浚通南河道的重任……

新闻推荐

我国改革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

我国改革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安蓓)国家发展改革委12日宣布,将改革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遵循“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制定和调整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近日,在向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