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强力攻坚筑就小康路 ——秦州区***精准脱贫工作综述

甘肃日报 2016-09-16 00:00 大字

强力攻坚筑就小康路

——秦州区***精准脱贫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牛彦君 通讯员裴振刚

秦州区虽是区的建制,实为贫困县的底子,既非国扶县,也非省扶县,2012年纳入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扶贫规划,享受“插花县”扶贫政策扶持。

截至2015年底,全区有贫困人口5.78万人、贫困村70个,贫困发生率为12.58%。特别是西南片区10乡镇,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现有贫困人口4.1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5.5%,占全区贫困人口的72.16%,是制约全区实现脱贫目标、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

抓主抓重,切实提高工作“精准性”

紧盯2017年脱贫、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秦州区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工作载体,把双联行动融入扶贫工作大局,两项行动同向施策,同向用力,紧扣区情实际,开展了“联村联户建阵地、脱贫致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实施“百联千扶万帮”工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帮联工作。“百联”就是在115个省市区级单位精准联系216个双联村的基础上,组织163个机关党组织精准联系全区420个行政村党组织和41个社区党组织,采取“3+1”的模式(由科级干部、后备干部、乡镇驻村干部帮联行政村),帮建村级阵地,实现城乡联动***和党组织城乡共建的无缝对接,双轮驱动;“千扶”就是由全区一千多名科级干部联系千个自然村,进一步下沉帮联工作力量,实现全区所有自然村帮扶全覆盖;“万帮”就是在保持双联行动7000多名干部联系困难户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各方帮扶力量,组成1万名的帮扶队伍,一对一、一对多帮扶万户困难户。通过“联村联户建阵地、脱贫致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和“百联千扶万帮”工程的深入开展,为***精准脱贫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按照“区有作战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要求,层层建立***精准脱贫组织机构,形成了“各级有任务、层层抓落实、上下全联动”的责任体系。全区成立了***工作指挥部,下设19个工作组,分别由区四大组织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具体抓行业部门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靠实了工作责任。

在16个乡镇设立乡镇***工作站,选配副科级站长16名,并确定扶贫专干5—10名。在每个贫困村设立村级***工作室,成立了84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84个贫困村,省、市、区、乡镇共派驻工作队员392名,实现了对口帮扶的常态化。

实行扶贫干部包乡包村包项目责任制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靠实帮扶责任,细化具体帮扶措施。建立了区级领导包抓联系乡镇工作制度,对包抓联系乡镇负总责,指导督促抓好扶贫攻坚工作。

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扎实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任务,“12345”识别程序规范准确,乡村户各类表册按要求逐一填写,做到了“五清、六有”,图卡表册与省、市相互统一,逻辑严谨,数据准确,标准规范。同时,统筹抓好非贫困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做到抓主抓重,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严格按照返贫人口和脱贫人口管理“五进六出”步骤程序,对返贫户、脱贫户的识别做到“两公示一公告”,并按照“六签字”制度进行审核确认,实现了对象精准要求。注重数据综合研判,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紧密结合省上“1+17”方案,综合考虑增收产业培育、移民搬迁、危旧房改造、交通道路、扶贫贷款、技能培训、大病救助等各个方面,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分类对待,科学合理、全面准确制定贫困户的帮联措施。

准确把握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审核和录入3个环节步骤,全面完成了16个乡镇391个有贫困人口村和19129户8.79万贫困人口的***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工作。坚持全程跟踪问效,抓督查、抓质量,建立了部门、乡镇联络人制度,召开了全区培训会议,规范了信息采集的时间步骤、方法程序,做到全区上下培训学习、责任靠实、协作联络、督查指导“四个到位”,为扶贫任务对接落实打好工作基础。行业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认真落实全市大数据信息旬报、月报制度,进一步加强部门、乡镇之间协作联系,确保信息数据准确及时上报。目前,全区乡村大数据平台全部规范建立、专人负责、运行良好、管理有序,2014和2015年度减贫人口、脱贫村全部录入系统,户措施精准指数达到100%。

区里严格按照“平台建设‘八个准\’、村级作战‘五张图\’、贫困农户‘三本账\’”要求,扎实推进脱贫验收和“853”挂图作业工作,确保全区***精准脱贫“不脱节”“不断档”。全区召开了***考核验收及挂图作业安排及培训会议,各级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队严格标准要求,精心安排部署,靠实工作责任,层层培训指导,强化督促检查,认真细致核查贫困村、户退出指标,准确甄别退出人群,科学制定退出时序计划,加班加点制作挂图,准确细致填写台账表册,切实将脱贫验收和“853”挂图作业工作盯紧、盯牢、盯实,落准、落细、落实。严格落实“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对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验收和“853”作业实行审核把关责任制,层层明确“作战图”和“三本账”的组织实施、数据填写和审核把关的责任单位、责任人,逐级审核签字,确保“作战图”和“三本账”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更新及时,用挂图作业和农户台帐的精细化管理,倒逼***精准脱贫工作落实。目前,我区“853”挂图作业工作已全面完成,通过我区脱贫自验,2015年度全区脱贫人数为3.1万人、脱贫贫困村14个,并通过了市上组织的抽查验收。

全区确定32个***示范村,打造“1+18”***措施落实的样板村、模范村,切实引领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立足一线培养干部,加大***精准脱贫工作力度,区上成立***工作组,选派32名科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示范村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全面帮扶示范村建设工作,协助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工作队做好***各项工作。大力引导社会各界开展社会扶贫,积极向贫困村和贫困群体帮办实事、捐资捐物,扶贫济困,贡献力量,社会扶贫资金总额达28648.7万元,并通过引智扶智,助推产业,帮助“造血”脱贫,有效推进了扶贫攻坚工作。

合力攻坚,交出小康提速成绩单

在位于秦州区徐礼公路起点的皂郊镇兴隆村旁,一排排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洋楼显得十分惹眼,这便是齐寿乡后寺村新农村新址。得益于***的开展,生活在齐寿乡东北部大山深处的后寺村村民即将告别艰苦的生活环境,整体搬迁至数十里外的新安置点。

村民秦存保告诉记者,后寺村山大沟深,村里的房屋大部分是土坯房。吃水靠肩挑,出行靠两腿。“最烦恼的就是雨季,村民们不仅出不了村庄,还要担心山体滑坡,新村不仅居住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且马路边就有公交车,我们坐车方便,娃娃去城里念书也方便。”

“不仅如此,政府还帮助我们规划富民产业,新建核桃园,新修砂化产业路,全村致富指日可待了。”秦存保说道。

通过扶贫攻坚,2015年秦州区完成脱贫贫困村14个,实现减贫人口3.1万人,比省市下达任务1.85万人超出1.25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63元,比上年6216元同比增长12%;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30元,比上年2869元同比增长36.9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以上。

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秦州区大力发展劳务、果品、畜牧、蔬菜、中药材五大产业。全区新建果园8.57万亩,果园面积累计达到45.8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318万头(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5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年内输转劳务人员11.2万人次,五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39.22亿元。其中,在84个贫困村新建果园1.85万亩,种植蔬菜2.6万亩,种植中药材1.2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14个,畜禽饲养量17.73万头(只),贫困户输转劳务人数2.3万人、创劳务收入3.76亿元。坚持示范带动引领,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形成了西汉水流域古集梁优质果品产业带、罗玉沟—红旗山大樱桃优势产业带、藉河川道区高效农业优势产业带等13个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稳步推进。区里采取集中安置、插花安置等方式,完成娘娘坝、汪川、平南等8乡镇13村易地扶贫搬迁873户4111人,其中,建设集中安置区8个,搬迁群众720户3341人;插花安置以农户自建为主,搬迁群众153户770人。投资9663万元,进一步完善人畜饮水、堤防、农电线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启动藉口镇财政易地搬迁项目,搬迁群众1760户,其中贫困户392户1788人。

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完善。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问题为抓手,坚持兴办惠民实事,修建农村中小学校,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67.9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8.54%,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100%,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覆盖率100%,新农合医疗保险参保率95.89%,贫困村标准文化活动室覆盖率73.8%,逐步形成了符合实际、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使改革发展更多成果惠及贫困群众。

新闻推荐

全国各地文明廉洁过中秋

全国各地文明廉洁过中秋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中秋佳节是亲朋故旧联谊欢聚、感情交汇升华的时刻。各级党委纪委严抓真查,广泛开展执纪监督和群众监督,以党风党纪的正本清源,引领社会风气的健康转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