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刊前絮语】书院里的师生之情

齐鲁晚报 2016-08-21 00:00 大字

□曲鹏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向中国渗透,体育也不例外,排球运动1895年源于美国,1905年在中国的广州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比赛。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不少社会精英与开明人士开始关注中国体育发展。民国前期,体育主要在学校中推广,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爱国女校之演说”中提出了体育在全面教育中的位置——“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内容,并根据师生兴趣组建各种运动队,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山大”排球队便是其中之一,《排球运动在青岛》一文作者散木的父亲曾是山大排球队队员。1932年,这支队伍与青岛其他排球队组成青岛队参加在河南开封举办的第16届华北运动会,九人制比赛中,虽只有八人上场,竟以三比零战胜山东队、以十四比八战胜北平队,“可惜那些教育局的体委们太糟,弄得人数不足,以至于千里而来弃权了之”。

学校里体育热闹非凡,但一般民众并不热衷,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不过是比赛,认为体育是青年学生的活动,与一般人不相干;也有人认为体育是洋派有闲人士的消遣,一般老百姓不配享受;即便是一般的教育家,也认为体育只是发达肌肉、强壮身体,很少有其他方面的功用。可见当时大多数民众还没能认清体育的真谛。

本期“对话”继续探讨儒学复兴的话题,本报记者黄体军分别采访了两位关注教育事业的学者龚鹏程和熊丙奇,就书院与现代教育的特点与区别展开对话。书院历史绵延千年,岳麓书院“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至今广为传颂。有千年历史的书院,如龚鹏程所言,不仅是集教育、教学、研究于一身的教育机构,还具有藏书、编书、修书、传书的社会文化功能,它在管理和教学方面的特点,至今仍有许多值得现代教育借鉴的地方,其中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书院里醇厚的师生之情。

近些年,师生关系“怪现象”屡见于媒体:学生因不满严格管理而杀害老师,老师怕评估时被打低分而不敢批评学生……与古代书院中的师生交往产生了强烈对比。理学家陆九渊在江西贵溪创立“象山书院”,与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去世后灵柩运回家乡,弟子门人前来吊唁哭丧者近千人;朱熹到潭州任职时,年事已高,白天忙公务,晚上仍坚持到书院讲学,“随问而答,略无倦色。多训以切己务实,毋厌卑近而慕高远。恳恻至到,闻者感动”;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对学生“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弟子们不仅在书院时执礼甚恭,离开书院后有所成就或居高位,仍对他执弟子礼……师生之间以义相守,以诚相待,在学习生活中建立了如父子般的感情。而现代教育缺失了这种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老师对职业的“神圣感”,师生关系渐行渐远,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新闻推荐

看别人争金夺银,不如自己也耍耍

在里约进行的女子5000米比赛中,美国选手艾比·达戈斯蒂诺(左)与新西兰运动员妮基·汉布林(右)在比赛中摔倒后,互相帮助并最终跑过终点的一幕感动了世界。(资料片)会客厅主持人:许恺玲齐鲁晚报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