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考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甘肃经济日报 2016-08-26 00:00 大字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一天之内至少出现四处路面塌陷,有车辆掉入坑内,且有行人受伤。我国多个城市近期频现道路塌陷事故,有些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本该平坦安全的城市道路,为何频繁上演“步步惊心”的塌陷事故?“脚下之危”应该由谁来化解?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兰州道路出现“一日四塌”

兰州市张掖路步行街两侧店铺林立,是兰州城关区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之一。日中午,记者看到,步行街中段的城隍庙附近人行道上有一处塌陷,四周已被市政工程围挡围住,一辆挖掘机正在进行作业,从塌陷边缘能看到各种管道。

记者从附近监控拍摄到的一段视频画面看到,日时许,一处路面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塌陷,数名行人坠入坑内。目击市民说,当时听见“轰”的一声,有行人落入坑内,后来被路人合力救了上来,坑洞内还出现积水。

张掖路步行街地下一层的商铺,也因塌陷事件而全部停止营业。记者看到,进入地下街的大门锁闭,玻璃门上贴着一则紧急通知,上面写着塌陷区域“紧邻商铺外墙,现有积水达1米左右,存在很大隐患”。

记者了解到,包括张掖路步行街塌陷事件,兰州市8月日至少发生四起路面塌陷事件:清晨洪门子小吃街街口出现二三十平方米的塌陷;下午南山路肉联厂发生马路塌陷事故,一辆轿车掉入其中,司机受伤;晚上大砂坪甘南花园门口路面塌陷,一辆泥罐车的后半部分陷入坑内。

城市道路塌陷,不仅兰州市发生,近期全国多地都有出现。8月6日,江苏南通市区发生路面塌陷,长约9米,最宽处约3米;8月1日,河南省郑州市突发一阵强降雨后不久,市区一处主干道发生大面积塌陷,3名过路行人不幸掉入坑中;6月5日,广西南宁市一学校门前路面塌陷;5月日,江西瑞金市一路面突发塌陷导致停放在路面上的4辆汽车陷落入坑。

《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年)》指出,目前全国遭受地陷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个,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个省区市。地面沉降灾害具有形成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防治难度大、难以恢复等特点,已成为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护失序是主因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城市道路塌陷频发,虽然天气异常变化、地质结构变化等“天灾”是形成因素,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护的失序才是主要原因。

兰州市区路面塌陷发生后,专家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认为造成塌陷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地下管线回填不密实,塌陷区段工程建设频繁,地下管道密集等多种因素,造成路面突发塌陷;二是步行街地下雨污水管道存在渗漏;三是步行街地面雨水明渠变形,有渗漏,地下管道周围土体流失,造成局部空洞,加之日夜突降大雨,加剧对路基土体冲刷,引起路面塌陷。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李红玉说,我国很多城市过去的城市规划都主要集中于地上规划,而忽视地下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近年来几起重大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几乎都与地下管线建设的不合理或老化有关。郑州市西三环路年半年内连续发生多次塌方事故后,政府部门给出的解释是,路段修建年代较久,地下管网种类繁多,新旧管线密布,受到扰动时容易发生渗漏,诱发塌陷。另外,雨水及地下管线、管井渗水长期侵蚀道路地下结构,导致出现沉降、塌陷。年发生在南宁市云景景秀路口的塌陷,原因之一也是地下污水管存在漏水现象。

“目前,地下工程施工造成的扰动在城市道路塌陷灾害的影响因素中相对比较突出。地下管线安装施工及回填质量问题是另外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委员崔海涛说。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统筹有序

随着多地道路塌陷的频繁出现,如何做到地下空间有序开发利用和管护,成为各地亟需破解的一个难题。

事故发生后,兰州市城乡建设局、市政管理处等部门组织抢险力量对塌陷区域的渗水问题进行了抽水作业处置。相关部门正组织开展回填作业,确保地下管线安全,并对已断裂的排污管线、强电弱电及破损明渠实施抢修。

记者了解到,针对路面塌陷问题,兰州市将对张掖路全区段采用物探方法进行探查,查明存在的空洞体,并进行工程处理。

相关人士认为,针对道路塌陷频发的情况,应逐步理顺目前地下空间等城市管理的多头管理体制,明确各方职责,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统筹管理,以保障地下空间的有序、安全开发。

崔海涛说,大量研究证实,塌陷灾害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绝大多数的具有形成现实塌陷灾害威胁的地下空洞,普遍位于地面以下3米以上范围并与地下管线紧密伴生。“对城市重点区域定期进行全覆盖普查探测,可以有效预警、防范道路塌陷灾害的发生。”

城市道路塌陷灾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预先探测道路下方隐伏的空洞隐患,采取措施除险,实现提前预防和预警灾害的发生。崔海涛建议,定期对城市重点路段、灾害多发路段进行多期次、周期性、预防性普查和探测,才能使灾害的发生发展处于受控状态。

“城市道路塌陷灾害普查探测可以采用探地雷达技术,我国目前已经研发出先进的地下空洞探测先进装备。”崔海涛说,由于交通繁忙,环境干扰大,对城市道路下方隐伏的空洞进行探测作业时,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难以大范围应用。探地雷达具有现场实施方便、抗外部环境干扰、作业快速便捷、探测效率高、实施成本低等优势。

推广城市道路塌陷灾害普查探测工作,需要从突发应急过渡到定期常态化。崔海涛建议,可以选择几个典型代表性城市,在城市管线密集区、地铁施工沿线、废旧地下人防工程密集区域以及湿陷性黄土和岩溶发育区域等重点区域系统实施道路塌陷灾害普查探测,通过试点,验证、改进技术装备和工作方法,为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实施总结经验。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费改税能否提高环境治理力度?——聚焦环境保护税法首次审议四大热点

环境保护税法草案2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伴随着立法程序的推进,我国现行的18个税种有望增加到19个。专家认为,制定环保税法、推进环保费改税,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现行排污费制度存在的执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