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沟保塬 董志塬上现“平湖”
本报记者 薛巍敏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这首流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歌谣,唱出了黄土高原的沧桑与雄壮。
黄土高原承载了千年环境变化与农耕文明交织演进的历史,是判别环境变化历史和未来趋势的宝贵参考。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资源环境问题制约越来越凸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面临许多重大挑战。
破裂的董志塬
如果说庆阳是黄土高原的核心区域,那么董志塬就是这核心区域的心脏地带。
董志塬是目前世界上黄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素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上个世纪被誉为“陇东粮仓”。董志塬曾经南北长多公里,东西平均宽约公里。因为水土流失严重,时至今日,南北长剩余公里,东西最宽处公里,平均宽度不足公里,最窄处两个沟头相距仅剩米左右,随时都有“腰斩”的危险。
水利部关于《渭河流域暴雨洪水与水土保持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董志塬是黄土高原地区最大的高平原,自唐代以来的多年间,塬地被蚕食面积达余万亩,年平均蚕食约亩。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威胁的正是人类自己,据有关统计,董志塬条塬面上距沟头、沟边米以内的学校有所、学生人,涉及农户户、人,直接威胁农用及商用建筑物多座、资产价值达到多亿元。
由于塬区地质地理条件特殊,加之庆阳生态环境脆弱,在洪水作用下,完整的塬面不断被切割,逐年萎缩,如同一道道伤疤令人痛心。
“只要一下雨,雨水就会裹挟着泥沙倾泻而下,冲走的是沃土,留下的是贫瘠。”
庆阳市西峰区水保局党组书记张鹏举指着董志塬区域裸露的土地,痛心疾首地告诉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目前董志塬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年入黄河泥沙高达万吨。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等人为活动的影响,董志塬区溯源侵蚀活跃,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沟床下切、沟头前进、沟岸扩张,塬面萎缩逐年加剧。特别是董志塬这块黄土高原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塬,面积缩减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张鹏举看来,董志塬的今天正是人类活动长年日积月累的痛楚。
西峰区董志镇南庙村村民李宝民告诉记者:“这里的雨水根本留不住,下了雨就成了泥,冲刷而下成了泥浆,想要雨水留在山湾间根本不可能。”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洪水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以及高温、干旱、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这里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固沟保塬”力保青山绿水
“由于庆阳在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地位,历来庆阳上下都非常重视水土保持问题,在各种不利的条件下力争水土流失问题得到遏制。”庆阳市水保局局长闫焕智告诉记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固沟保塬”工程应运而生。年底,庆阳提出了全面实施“固沟保塬”综合治理项目,并就此做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和规划。
该项目坚持工程、生物和水保耕作相结合,涉及6县区境内的条大塬条小流域,规划总面积 .平方公里,估算总投资.亿元。按照不同区域各有侧重的原则进行对位配置,建成塬面、沟头沟岸、坡面、沟道四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防治区,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立体防治体系。“沟头不前进、沟道不下切、沟岸不扩张”是这一项目今年的基本目标。
“根据测算,固沟保塬工程实施后,董志塬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将达到%以上,林草植被覆盖度将提高到%以上,可使当地塬面萎缩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蓄水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闫焕智认为,这一项目将极大改善庆阳市水土流失的现状。
此外,庆阳在塬面治理上积累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城区相继实施了天湖、北湖、东湖等4个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通过雨洪集蓄利用、合理疏导,从源头上消减洪水冲刷压力。
去年8月,庆阳市南区雨洪集蓄保塬生态项目竣工,“高原平湖”是雨洪集蓄保塬生态项目的景观部分。
目前,该项目已充分发挥集雨、调蓄、削峰、防洪的重要作用,可解决庆阳南区汛期洪水集中排放的问题,减少或分流雨水冲向塬边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治理水土仍需多方努力
然而,由于历史欠账巨大,想要彻底解决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并不是庆阳一地之力能完成的,仍需要多方协调努力。
“目前,我们正积极与陕西和山西有关方面联系,希望联手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已得到了对方的积极响应。”闫焕智表示,今年8月国家水利部派出调研小组,对甘肃、陕西和山西的黄土高原地区进行调研,为今后进一步联合治理打下了基础。
同时,庆阳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于年启动实施,年结束,其中中央投资1.亿元,规划完成综合治理面积平方公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保项目于年启动实施,年结束,其中国家投资万元,完成综合治理面积平方公里。
庆阳地区黄土高原的治理也引起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去年9月初,中科院周卫健、安芷生两位院士就曾带领考察团,对庆阳市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和水土流失以及科技合作进行考察,了解了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塬面和沟壑等地貌景观及黄土高原旱作农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效,与水保、气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与生态恢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并对庆阳市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以及黄土高原沟壑区、荒漠区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对策。
今年8月中旬,由6位两院院士领衔,近百位国内外黄土地质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集聚庆阳,举行“中国黄土论坛暨国际黄土研讨会”。这次论坛,既是引进先进科学理念推进黄土资源研究利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面向社会公众普及黄土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有益尝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这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关注西部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希望更多的科学家来到西部,共同保护、开发黄土高原,推动黄土科学基础研究及环境资源保护迈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土地进了“托管所”农民甩手当掌柜——安定区称钩驿镇“土地托管”模式调查
本报记者庄俊康通讯员曹应森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土地托管这一新型规模经营方式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它解决了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