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打造郑州人文地铁

江淮时报 2016-08-30 00:00 大字

■郑州市政协委员许颖杰

地铁是一个流动性非常高的公共空间,它自诞生之日起就被给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显示了独特的文化特质。现代社会,地铁已经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成为了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并开始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郑州地铁的建设还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未来,郑州市将拥有“三横两纵一环”轨道交通网。地铁交通必将成为未来城市运行的骨干系统,而一条条地铁线、一座座地铁车站也就成为了承载着市民生活的巨大空间载体,作为一个拥有者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郑州也需要充分地利用这一新的载体为城市文化内涵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郑州地铁文化的建设也势必会对郑州城市文化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今后,要在设计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充分考虑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制定出与地铁文化建设相配套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来保证各项建设能落到实处。

要凸显文化价值,打造人文地铁。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是需要通过外在的事物去展现的,如雕塑、文物等。因此,在郑州地铁的建设中,也需要贯穿文化展示和教育理念的,在历史和文化的衬托下,郑州的地铁将不再只是商业化的产物,更将成为文明的见证者和传承者。郑州地铁的文化建设也应该如此,要有自己的文化之魂。省会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黄帝故里,是商朝的亳都,也是河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的郑州地铁站应该成为向国内外展示中原文化的窗口和舞台。

此外,郑州以及河南文化的厚重与丰富毋庸置疑,但也要清楚认识到,能真正贴近市民生活的其实很少,因此郑州地铁的建设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去向民众展示本土文化。郑州地铁的每一个站点,都要能把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色给展现出来,就像北京的奥运地铁专线那样,把地铁外的文化要素都糅进了设计之中去了,给人的感觉很震撼。

地铁文化的建设还需要遵循市民的意愿进行,运营者要广听民意、民主决策,认真收集整理来自各地的建议,发挥社会的合力去共建郑州地铁。如深入发掘商代文化,像巴黎地铁那样做一些复制品的展览;或者可以邀请雕塑家贡献作品来装饰地铁站点,允许其进行命名;也可以邀请书法家为站点书写文艺站名等等。重要的是要让地下文化与地面文化沟通呼应,争取让郑州古代与现代的文化交相辉映。要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让郑州地铁的文化建设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实现科学、快速建设,成为展示中原文化特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新闻推荐

铁拳治理“圈子文化”

■张西流对于“圈子文化”盛行问题,辽宁省在巡视整改通报中提出,全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沈阳、大连等14个市都把整治“圈子文化”和拉帮结派问题作为干部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