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从刻蜡纸、打铅字到电脑办公自动化 文印工具的发展见证时代的变迁

达州晚报 2016-07-04 12:46 大字

随着电脑的普及,如今的文印工具都实现了自动化,一篇文章、一份文件,只需轻轻敲击键盘,鼠标一点,瞬间搞定。但时光倒回去三四十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刻钢板蜡纸、八十年代的铅字打字机,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有无限的感概。这些落后而简朴的文印工具,如今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做出过贡献的记忆,至今让一代人难以忘怀。今天社区记者搜寻的文印工具的变迁,就让我们去倾听不同年代文印工作者的难忘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教师: 难忘“刻蜡板”的艰苦岁月

关于刻钢板蜡纸的记忆,社区记者采访到了家住达城西外国际新城小区的六旬老人王建明,王老师去年刚从达川区一乡镇中学教务处主任岗位上退休。提起文印工具的变迁,他给我们讲述了他在校20年间“刻钢板蜡纸”的经历。

“1976年,我从师范毕业分配到原达县一偏远的乡镇中学教书。当时学校有初中班9个500多人,小学(包括村小)47个班学生2100人。那时没有现在的电脑打字和排版,复习资料、测试题以及期中、期末考试题全靠刻钢板蜡纸和油印机来完成。由于我年轻又有文化,写得一手好字,于是,学校每次考试和平时资料的刻印都落在我身上。那时我的全部生活就是除了任课,就是刻蜡板、油印试卷、资料等。一支铁笔,一块钢板、一盒蜡纸、一个简陋的油印机,是当时学校文印室的全部家当。在夜深人静时,一盏青灯,铁笔与钢板相触发出的沙沙之声,油印机起落翻动而发出的簌簌之音,伴我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陪我走过了青涩而又难忘的青春岁月。”

王老师说,在刻蜡纸的时光岁月中,他总结出了丰富的刻字经验:刻蜡纸时得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写,用力要均衡,特别是冬季气温低蜡纸干燥易脆,若刻重了,蜡纸要开裂,而刻轻了呢,又印不出来,需要牢牢地握住铁笔,尽量用劲均匀。有时如果刻着刻着,心里一着急,笔画用劲过重,就会把蜡纸划破。蜡纸一破,油印时就会漏油墨,变成一块黑疤。前面的刻写工作都白费,又得重新再刻。

“我二十年间刻坏过很多只笔,每当笔尖刻秃了,找块石头蘸点水磨一磨。钢板用旧了,纹路磨浅了,刻写的字一多,蜡纸很容易发皱,如果不及时清理就刻不出字来,甚至会把蜡纸戳破,这时必须用刷子蘸点煤油刷洗”。王老师说,记得刚开始刻蜡纸时,刻完一张蜡纸就得休息两三天,但后来时间久了,技艺熟练后,竟可以连续刻写几张蜡纸,成了学校里的刻蜡纸能手。

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刻蜡纸到油印都是手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印刷质量没有保证,如果遇到油印机出点儿小毛病,印出来的东西让人看起来非常吃力,有时蜡纸打皱后,还得反复重贴,印完一批卷子,往往会整得满手满身的油渍。

在学校刻蜡纸一晃就是二十年,其间刻坏多少蜡笔蜡纸、油印多少试卷资料已难以统计,但那种孤灯清影下刻蜡纸的凄苦岁月,连同扑鼻而来的油墨气味,构成了那个特殊年代难忘的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单位文员:

倾诉“打铅字”的辛劳时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达城的一些机关单位有了铅字“打字机”,比起钢板刻蜡纸,无疑又先进了一步。现年58岁,曾经在达城某事业单位当过打字员的谢梅芳老人,给记者讲述了她的打字故事。

谢老师说,打字机的优势就是替代了人工刻钢板蜡纸的辛劳,而且打印的蜡纸上字体统一,字型大小相同,减轻了手工刻画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那时,单位使用的是“建设”牌铅字打字机和“鸽”牌打字蜡纸。打字机分为装满倒置铅字的机座与控制打字的机头两部分。打字时,在机头滚筒上安装好打字蜡纸,并顺势旋转一圈,打字机就会响起“叮”的一声,这表示打字蜡纸已经安装好了。然后,左手在下移动铅字盘,右手在上控制机头,左右手协调动作,按动手柄打字。铅字打印机分为字粒盘和蜡纸鼓两部分,字粒盘有3000多个常用字,旁边还备用一些生辟字,每个字都是反面体,用右手操作拾字粒的手柄,用左手操作蜡纸鼓,每操作一次仅能把一个字粒的印记刻在蜡纸上,反复操作直到打完每一篇文件,熟练时一般一分钟能打30多个字。字若打错了,就要把蜡纸拆开,涂上修改液,用嘴吹干,重新装好再打。遇上不常用的偏冷生字,就要搬出备用铅字盒,横找竖找,找到要用的铅字,用金属镊子夹出来放进机座字盘里。特别麻烦的是有些字在备用字盒里也找不着,那只好用铁笔在蜡纸上人工刻写。如果发觉打漏字,仅能在字与字之间加打进去;如果漏行了,也仅能在行与行之间加打进去。

那时候的打字工作量特别大。单位的文字材料、统计报表全靠一个人,不停地移动字盘按动手柄,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出来。打出蜡纸,自己先校对一次,再交给撰稿人校对,发现错误,勘正纠误,经过撰稿人确认方可印刷。八十年代单位的打字室还没有空调,冬天像冰窖,夏天似火炉。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工作,足见一份文件打出来的不容易,打出来的文件有数张甚至十数张蜡纸,每一张蜡纸都要拿到油印机中油印。而使用油印机更是个累活,先调油墨,稀了不行,稠了也不行。油印时一般要两个人,一个人推胶滚,一个人翻纸。技术好的,也可以自己印。用右手拿胶滚沾好油墨,压住纱网,均匀用力推过去,回来时要快抬手,让油印机抬起时把纸的边角带起来,在纸抬起来的一瞬间,左手把纸翻过去,紧跟着,右手的胶滚又压下来,印下一张。油印是一门技术活,油墨滚筒推快了劲用小了,纸上的字迹会淡了看不清。油墨滚筒推慢了劲大了,不仅纸上的油墨太浓,蜡纸还会破掉。手艺高超的一张蜡纸可以印到上千张纸,手艺差的只能印个三四十张。关键技术还有绷蜡纸,周边一定要绷紧,不然印不了几张蜡纸就皱了,很快就在褶皱处出现裂纹,印出来就都是报废的资料了。

上世纪九十时代的键盘手:

“电脑打字” 便捷了人们的工作

作为新一代电脑操作的打字员,如今已拥有自己现代文印店的吴海燕女士,给记者讲述了她使用电脑办公的便捷日子。

吴海燕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脑开始普及,复印机也取代了打印机、油印机。很多机关单位办公都用上了电脑,一些个体的文印店也雨后春笋般的遍地开花,对打字员的需求剧增,街头巷尾到处张贴着招打字员的广告。1997年,22岁的吴海燕从农村来到达城独自闯荡,没有一技之长的她看见街边招打字员的广告,便应聘成为了文印店的一名打字员。

吴海燕记得那时最流行的打字输入法是“五笔输入法”。一个新的打字员,首先都要学会用“五笔打字”。“王旁青头戋(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这些耳熟能详的字根口诀至今还萦绕在耳边,并经常的使用。只是如今打字的输入法多达十几种,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打字方式,敲几下键盘,什么样的字,甚至连带词组、句子都冒出来了。文件、简报、广告、宣传品可根据要求和个人喜好,选择各种字体、字号、段落、行距等等。而且,还具有强大的图文混排、表格处理、查错纠错功能,修改、存储、打印随心所欲。打印文件完成于“弹指一挥间”,显示出它的快捷、准确、美观的特点。

在文印店干了3年以后,吴海燕学会了全新的电脑打字排版工作,于是,在2000年初创办了自己的文印店。吴海燕说,学习电脑打字,不但让她成了熟悉电脑的内行专家,而且创立了自己的文印事业

从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到而今,走过近千年的漫长历程,而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从质上产生了飞跃,因为它不仅淘汰了铁笔、钢板、蜡纸,也淘汰了铅字排版的手工作业方式,实现了电脑办公自动化的划时代进步。

文印工具的变化,是时代前进的一个缩影,从刻钢板蜡纸,打铅字到敲击电脑键盘,记录了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变迁。相信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印工具今后将描绘更加美好的明天。 

(社区记者 邱一彪 谯继)

刻蜡纸

新闻推荐

从严从快处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通川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巡察工作

本报讯相对于“大老虎”,群众对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更能感到切肤之痛,“微腐败”也会酿成大祸害。近日,通川区区委在全市率先成立巡察机构,备受各界关注的党委巡察工作正式拉开帷幕。目前,通川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