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自有《百家姓》以来,中国姓氏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如何取名,名字与人生的寓意关系,至今仍是一个流行的话题。 《姓名与中国文化》 揭示国人名

达州晚报 2016-06-07 12:47 大字

近日,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赵瑞民所著《姓名与中国文化》增加内容、再次出版,赵瑞民从取名字的方式、名字中的五行相克等分析中,揭示中国人名字中隐藏的“日常小秘密”。他认为,不同时代的人,取名依据不同,但名字终究是特定社会价值取向的反映,“说到底,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改姓曾化解民族隔阂

“姓氏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涉及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赵瑞民认为,在历史上,姓氏不仅是血统的标志、家族的徽章,它曾激发人们的民族意识,并且是民族融合的象征。“历史上出现过改变姓氏来促进民族融合的现象。”

北魏孝文帝重视鲜卑族汉化,迁都洛阳后,用行政手段令鲜卑族人改汉姓。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和长孙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等。改姓的最直接目的是要和南朝一样,建立门阀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按照门第选才任官。这次大规模改姓,加快了民族融合。

辛亥革命后,为免民族偏见和歧视,满族人改汉姓成为时尚。如清宗爱新觉罗氏,有改为金姓的,有改罗姓的,还有改为肇、德、洪等姓。

除了少数民族姓氏汉化,还有汉族少数民族化。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将领梁御的祖先曾改姓纥豆陵氏,成为融入少数民族的汉人,后来随着鲜卑族汉化,梁御复归入汉族。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曾受赐姓为大野氏,一直到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执政时,才将复姓改为李氏。辽、金、元三朝执政者,都屡屡把本族姓氏赐给汉人。

赵瑞民指出,在中国历史中,各民族交往频繁,相互影响,姓氏在民族融合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民族语言、文字等差异使姓氏具有民族特征,但有了相同的姓氏,这些隔阂实际上已经消除了。”

不同朝代都有“热门名字”

名字有无时代性?赵瑞民称,很难断言。“但是,名字毕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历史长河中载沉载浮,不可能不表现时代精神。”赵瑞民在书中列举了名字的时代特征,从中可见,不同朝代都有热门名字。

汉代名字大多雄浑阔大,大有蓬勃向上的精神。《汉书》中列传的人物,无不充满气势。有表现对国家积极的态度,如西汉时期的韩安国、于定国、赵广汉等;还有是反映豪迈气概的,如西汉黄霸、杨雄,东汉的孔奋、侯霸、张霸等;还有反映尚武精神和气概的,如西汉的苏武、夏侯胜,东汉的张武、马武、韦彪等。

即便是被后代斥为大恶的王莽、董卓等,他们的名字也气势不凡。“这样的阔大气象,表现的是充满自信的精神,确实是汉代所独有的。”

五代时期,以“彦”命名者,见于史册极多,成为当时的起名风尚。清代学者赵翼《廿二史札记》中说:“五代人多以彦名”。“彦”字古代释义为美士,“俊彦”指优秀人才。所以,“彦”字命名,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相比之下,宋代名字则颇显“老气”。现代学者马叙伦曾说:“宋人自名‘叟\’‘老\’,可谓创一风气。”

作家萧遥天又补充了以“翁”为名字的风气,并分析认为,这种风气是因为社会礼待老人,所以很多人喜欢故作老气横秋之态,以致影响到命名的习惯。

阴阳五行测名是迷信思想作怪

如今,父母给孩子起名字,喜欢找“大师”“专家”测吉名,以求阴阳五行平衡。赵瑞民在书中告诉我们,依阴阳五行命名是迷信的一种表现,古代人也曾这样做。“人名并不是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的社会现象,而是这种理论流传日久,在人们头脑中扎根,自觉地在命名时套用了这一模式,才使得五行与人名发生关系。”有学者发现,唐朝时,有人命名用五行相生的顺序,即木、火、土、金、水,取五行为偏旁的字为名,一家中代代相承。唐代人毕构,二十岁就中了进士,他的儿子用火字旁,名叫毕炕,孙子辈叫毕增,正是按这种顺序起的名。宋代也出现很多五行命名序辈的例子,比如大思想家朱熹,“熹”字下面四点是火字旁,朱熹的父亲叫朱松,他儿子叫朱在,三代顺序井然。

鲁迅《故乡》中交待闰土名字来历时写道:“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父亲叫他闰土。”对此,赵瑞民称,五行理论到了算命先生那里,成了一种骗术,人所禀赋的五行之气便决定他天赋高低和命运好坏。“‘阴阳五行\’本来是一种思想学说、理论体系,经长时间的推阐演绎,加上迷信思想的推波助澜,使之神秘化。”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史上最严”电话实名制施行 1亿用户或被停机

1亿用户或被停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