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办大学不要搞成“办奥运”

达州晚报 2016-05-19 18:49 大字

·赵青新·

说起中国大学,陈平原就有谈不完的话。说来说去,这些话成了文章,然后结集成了系列书籍“大学五书”。《大学新语》(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其中之一,集合了陈平原近年所撰30篇论文、评论及随笔,分成“大学现状”“大学周边”“大学人物”三辑。

了解陈平原的人,读这本书,其实读不出太多“新语”。这样说,并非贬义,而是一种颇复杂的况味。身为北大教授,陈平原却总是“抹黑”北大,跟现行教育体制唱“反调”。这老头倔不倔,烦不烦啊?他那些话都说了好多年了,好像也没看到起作用,可是他还要继续说,也许能多一些人听到,就多一份力量和期待吧。

譬如,陈平原在《当代中国大学的步履与生机》中认为“其最大障碍在于其很难承受政府及公众迅速‘世界一流\’的期待,在‘急起直追\’的过程中,因求胜心切而脚步变形。”这篇文章批评了“唯排名论”。《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历年公布全球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曾经一度超过东京大学成为亚洲第一。这当然很光荣,如何看待这种荣誉?陈平原认为“上上下下”并非全部基于大学的真正实力,还有别的重要因素,比如中国在当时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要学会淡看这种虚名。

笔者关注陈平原,就是因为在我心目中,陈先生是一个清醒自省的学者,说的都是实话,做的都是实事。我最喜欢他这一句——办大学不要搞成“办奥运”。陈平原说,中国人习惯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教育界正在复制体育界“金牌优先”的发展战略,这套战略虽然能速成高效,但其中弊端很多。陈平原的这番话有的放矢,目的是为非“211”大学叫屈。“985”“211”自提出实施以来,好的资源、人力都向其倾斜,很快选拔了一批尖子,但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并未见得提高,甚而压抑了很多奋进者的积极性。目前的一个现实就是,连大学毕业生招聘都要看你是不是“985”“211”,而“985”“211”原本只是国家重点资助的激励手段,这样一来,对于其他大学和师生就非常不公平,而不同学校教育水准的日渐拉大,肯定不利于整个教育机制的改良。

办大学不要搞成“办奥运”,最根本的就是千万不能忽略“整体”。这也是陈平原在另一部作品《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中一再强调的,西南联大已成佳话,但历史不能忘记其他大学。

陈平原通过《现代中国大学的六个关键时刻》梳理了中国大学的历史,文末归结为一句饱含深情、语重心长的话:“马儿啊,你慢些走”。《关于“人才养育”的十句话》则是陈平原专门从人文学者的立场,从十个角度勾勒大学视野里的“人才养育”。真正的体育强国,从来不是看你拿了多少块金牌,而是要看国民整体素质和体育普及程度。那么,真正的教育强国,应该是怎样的呢?

新闻推荐

NBA总决赛6月3日打响 勇士享主场优势 库里再战詹皇

勇士享主场优势 库里再战詹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