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大手”拉“小手” 同奔致富路

潍坊日报 2016-04-04 13:50 大字

□本报记者张传亮

通讯员刘明志

让原本“各管一摊”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术业有专攻”的龙头企业以联盟组建的方式,上演“1+1﹥2”优势互补助力精准脱贫,唤醒贫困村沉睡资源,激活贫困户致富潜力,让“造血式”扶贫惠及更多群众,临朐“大手”拉“小手”,走活***梦。

电商成为脱贫攻坚“潜力股”

初春,乍暖还寒。3月26日,临朐寺头镇相亮山楂专业合作社一楼的会议室里,高级农艺师王玉宝正在给果农讲解山楂树追肥知识;院东冷库旁,果农们正在往辽宁收购商的“半挂车”上装山楂……

“在果农眼里,挣钱才是硬道理。以前,农民单打独斗闯市场,议价能力低,收购商一口价,说多少是多少,只有‘抱团\’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前景。”说起助农增收,合作社理事长马相亮打开了话匣子。合作社成立了电子商务部,探索“合作社+电商+农户(贫困户)”模式,帮助有能力、有文化的困难社员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了合作社、电商和贫困户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目前,合作社已注册社员520户,带动农户980户,其中贫困户120户,每年可为他们增收500元至4000元;合作社已有20余人从事电商行业,仅2月份就签了3000份订单,卖出山楂7.5吨。

何止寺头,同处南部山区、扶贫任务重的九山镇依托合作社,成立镇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仅“九山仟果”网店就为牛寨村签下一个每年20吨苹果的订单,村民增收近20万元。

土地流转助群众实现“双收益”

与多数贫困村一样,辛寨镇大高家庄村集体没收入,村民种植结构单一,“穷帽子”戴上就没摘下来。治病找病因,治穷找穷根。村党支部成立了“高家土地流转合作社”,打破原来分散种植模式,摸索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扶贫模式,村委会与各家各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全村的土地进行流转,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种植、发包。

“土地流转后,村里将贫困户进行分类,把有劳动能力的全部纳入到合作社,这样一来,贫困户既有土地流转费、入社分红,又可以就近为合作社打工,挣工资。”村党支部书记高公瑞说,目前,大高家庄587户中已有583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187公顷。

“4亩半地都流转出去了,每亩年分红300元。村里还成立合作社,让贫困户以技术入股分成,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三五千元。”说起入股分成,村民高公波掐着指头算起账。像高公波一样,大高家庄639名贫困群众坐在家门口就有钱赚,实现就地脱贫。

涉农企业成***主力军

“农闲时节可以到厂里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元钱,再加上家里种着芋头、花生,一年两三万元钱,生活也有盼头了。”在潍坊盛安食品有限公司,像王洪芹一样农忙时务农、农闲时打工的“两栖”贫困群众不在少数。除了吸纳贫困户就工,公司还与有合作意向的果品种植贫困户优先签订协议,保底收购。

如何让贫苦户自主迈开“脱贫”步子,关键在于找准让贫困户接茬的路子,临朐强化产业帮扶,107家农业龙头企业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现状、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量体裁衣”,为贫困户“私人定制”脱贫出路,村村发展特色产业,户户新上增收项目。

唤醒贫困村沉睡资源,激活贫困户“摘穷帽”内生动力,临朐开启脱贫攻坚“快进模式”,16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07家农业龙头企业帮扶重在“扶上马、送一程”,让贫困户聚在产业链、富在产业链,自主迈开“脱贫”步子。

新闻推荐

午夜电梯夹死一女子

本报综合消息9月4日凌晨1时左右,大连沙河口区五四广场附近的永胜巷14号楼发生一起命案。下夜班回家的吴女士在上电梯时,突然被电梯夹住,两个多小时后被救出时,她已不幸死亡。据知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