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给重庆小面定标准,纯粹闲的

广安日报 2016-01-12 03:04 大字

记者从重庆市商委获悉,由重庆市商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重庆市餐饮行业协会起草的重庆小面首个地方标准《重庆小面烹饪技术指南》已审批通过,并开始实施。标准规定了小面烹饪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原辅材料种类及要求、制作过程技术规范、成品感官要求、最佳食用温度与时间。其中,该标准规定葱花的长度为0.3—0.5厘米。(1月10日《重庆晨报》)

看了这份《技术指南》的全文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是我吃过的重庆小面吗?

如果是,那也真够为难厨师的了,按照如此繁琐的程序,这哪里还是做面呢,完全是人工进行机器化生产,稍微开一会儿小差,产出的就是“次品”;如果不是,真不知道费时费力制订如此繁琐的技术标准,究竟意义何在?据报道,重庆市商委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是,“此标准强调了卫生与技术规范,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重庆小面的质量,提升了餐饮企业和重庆小面行业的品质和形象,也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

看起来雄心不小,但这里头有个悖论。以葱花长度为0.3—0.5厘米为例,包括辣椒末与食用植物油比例为1:2.5—3.0、榨菜切成约0.3厘米的颗粒状等技术标准在内,实际上都是无从核实乃至监管的,甚至连抽查都要费老大的劲。我相信没人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商委该负责人也强调,“这属于推荐性标准”,意思是不会强制执行。于是问题来了,这标准既管不到企业,也管不到厨师,更影响不了食客的口感,小面的质量和形象提升又从何谈起?显然,这几个“保护”“保证”和“提升”是想当然了。

往前看,在我的印象中,馒头、炒饭等常见的菜肴都被制订过技术标准,也无一例外都被吐过槽。这种注定被人笑话的事,为什么还有人不辞辛苦地干呢?依我看,其实跟提升食物的质量和口感无关,而是与“占位”有关。重庆小面谁都能做,谁都自称正宗,很多人都在捧着这块牌子吆喝,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制订标准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行业门槛、生态圈等词汇风行的时代,所谓牢牢握紧定义权。只是,自以为拿“首个标准”说事就能一马平川,也是很荒谬的,好吃才是硬道理,老百姓才不管葱花有多长。

有扯淡的功夫,不如多把精力放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这是我对相关部门的诚恳建议,毕竟吃得好不好,第一位是吃得健康。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人与人之间的口味也是千差万别的,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心态下吃同样的东西,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唯有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始终不变。当然,职能部门做这件事与给葱花定长度相比,没有后者有噱头,容易引起各方关注,并且毫无风险。你想啊,下大力气监管食品安全,倘若真查出问题,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这么简单的利益权衡,我相信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据南方都市报)

新闻推荐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才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