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群众需要的“狗不叫”干部
□黄克清(旌阳)
“狗见到我,都不叫了,而是摇头摆尾。”由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派驻贵州省紫云县水塘镇沙戈村任“第一书记”的叶凯乐呵呵地说。从1年延至5年,从省城钻进山沟,“狗不叫”是对他驻村工作最好的肯定。(12月7日《人民日报》)
用狗叫不叫来作为对驻村干部的评判,看似偏颇,深思却蕴含着我们的干部对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的理解和执行。
“狗不叫、熟人到”,大家都有相应的经验,初到别人家,尤其是农村养中华田园犬(俗称土狗)的人家,主人或许可以吆喝住狗不咬,但很难禁止狗在旁边吠叫不止,让人时刻心惴惴、腿颤颤,要做到狗不叫,没有3-5次以上的接触,估计狗是不会记住你的,它可不管你是干部还是其他什么人,照样吠叫不止,狗如此,主人家或许表面会吆喝几声,心里面可能接纳程度也不会很高。
笔者近期就频繁接触一些自诩“正村级”干部,形象绝对良好:西装革履、皮鞋铮亮,说起村里未来发展侃侃而谈,一问到具体情况则顾左右而言他,更有甚者,有时候一些群众来办事,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干部,居然连办事人员的名字都叫不出来。观其言、察其行,不要说深入田间地头,估计脱离群众已久矣,这样的干部能为群众办实事、能带领村民奔小康吗?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求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只有深入基层,多联系群众,才能真正掌握了解群众的需求,在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大到产业规划,小到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才可能接地气,适合本地发展,空中楼阁式的设计永远落不到地,最终只能沦为束之高阁的书面计划而已;只有深入基层、多联系群众,才能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党员干部或许理论上学了一大筐,但真正要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必须到群众中去汲取力量和智慧,办法少了、工作推不动了,到群众中去,多向他们请教,就能够获得有效的解决办法;只有深入基层,多联系群众,才能真正获得群众的支持,各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
党员干部就是应当多“进农家、唠家常”,腿上多点泥、脸上变黑点,多和群众手拉手、面对面,基本做到狗见了不叫、群众见了不绕道,这样的干部才是群众需要的干部,才是人民的好干部。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齐湘辉陶冶)针对民进党内人士陈昭南近日再度提出冻结该党的“台独党纲”,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表示,“台独”没有出路,也不得人心。对于任何能够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