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要落地,更要开花结果
□李倩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了一大批惠民政策,为解决民生实事做了大量努力,更是扶贫攻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保障。然而,本报记者在多次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扶贫政策虽已制定,但却没产生应有的效力。甚者,一些部门不愿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理由是“地方政府财力有限”。
作为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不足是各地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政府不愿加大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也就意味着群众对该政策了解率低,尝不到惠民政策的甜头,以致于政策难于落地,更不能开花结果。笔者以为,这种行为不可取,各地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以外,还要加大惠民资金保障、加强动态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让群众进一步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加大宣传力度,是促使惠民政策落地的良法。每年初,是各地出台、修改惠民政策的关键时期。今年将出台哪些政策,和以往有什么区别,群众应是知情者。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手机短信等宣传媒介,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同时,还要将各项政策的主要内容通过明白纸、宣传画册等方式,发放到群众手中,对政策进行解读,确保他们在面临问题时少走弯路。
加大资金投入,是促进惠民政策兑现的保障。虽然各地政府民生投入年年增长,却不能完全保证每一项政策都能得到足额的资金保障。惠民资金投入,应结合民生需求,该给即给,该补充则补充,避免为群众打白条。
加强动态管理,是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惠民政策点多面广,涉及部门众多,更应该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发现有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众,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提示。比如一个参加了“新农合”的农村贫困妇女患乳腺癌住院治疗,她可以同时获得妇联、新农合、民政局、惠民办等部门的救助。但是,普通群众通常只知道“新农合”可以报销,对其他政策并不知晓。因此,各地各部门要考虑用动态管理的方式,使其能享受到更多的政策帮扶。
与此同时,各地尤其是县级以上政府,要创新对部门、乡镇的考核方式。年终要成立相应的检查组,从调查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查看民生资金落实情况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考核。如此,才能促进惠民政策在落地的同时,更能开花结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农业银行推出科创型中小企业专属融资产品“科创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8000万元,可以有效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科创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助力企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农业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