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陈忠民:小腿上的伤疤记录着抗战的艰辛
新华社长沙8月26日电(记者 刘良恒)93岁的抗战老兵陈忠民慢慢卷起左小腿裤管,露出一块醒目的伤疤。“这就是当年跟日军拼刺刀留下的。”他对记者说,“我不怕敌,敌必怕我;我一怕敌,敌必欺我。”
回忆起70多年前的抗战岁月,这位抗战老兵有说不完的故事。1922年8月,他出生于湖南平江县南江镇的一个小山村。他的青少年时期正是烽火连天、国难当头的非常时期,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更让国家和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
1938年,年仅16岁的陈忠明离家前往湖北通城县谋生,恰逢政府招兵,他便主动报名参军,被分在第19集团军特别挺进队。在安徽屯溪、宁国训练大半年时间后,陈忠民便随部队在浙江、江苏、江西一带与盘踞在此的日军打游击战。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打日军是在太湖边上。”陈忠民告诉记者,1938年11月份左右,部队奉命在江苏宜兴县太湖边上防守。一天凌晨,湖边大雾弥漫,正在站岗放哨的他听到日军“小火轮”的马达声,马上跑回防守工事向上级报告。
他说,当时日军来了三艘“小火轮”,刚一下船就陷入包围圈,隐藏在工事里的中国军队对着日军一阵猛打,“打死了10多个,剩下的鬼子开着‘小火轮\’狼狈逃跑了。”
1942年,陈忠民被编入88军79师。此后至抗战胜利,陈忠民所在部队以浙江金华为中心,参加了浙赣会战,抗战末期驻扎在浙江桐庐地区,在大反攻中又参加闽浙追击战。
陈忠民说,腿上的伤疤就是在闽浙追击战中与日军拼刺刀时留下的。“打到最后,子弹都打没了,双方端起刺刀就直接干上了。战友们都非常英勇,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
抗战期间,陈忠民参与过的大大小小的战斗多达七八十次。从1938年开始,在长达7年的抗战经历中,他亲眼看见了不少战友牺牲,幸运的是自己活了下来。
残酷的战争也给这位老人的身体留下了很多“纪念品”。在长期缺衣少食、条件艰苦的游击战中,他不仅流过血,负过伤,还得了严重的胃病,至今仍要服用药物才能缓解疼痛。
抗战胜利后,陈忠民离开战场,到当时军队所属的江西吉安被服厂工作,1947年被服厂要搬迁到武汉,他不愿意去,拿了遣送费后回到平江老家,此后一直在老家务农、生儿育女。
如今,陈忠民膝下两男四女均已在长沙安家,老人跟着大儿子住在长沙县城安享晚年。今年他和湖南另外12名抗战老兵一道,受邀到北京参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新闻推荐
□易炜铧(前锋)市纪委倡读《石壕吏》,良意可鉴。余秋夜再读,知民怨民苦。民,载覆舟楫,国之本基也,顺昌逆亡尔。嗟乎,权作《民本赋》,咏之叹之。——题记执政之基在于民,古来华夏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