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七月城事回眸

达州晚报 2015-07-29 13:16 大字

·彭闽湘/辑

“市人社局的服务窗口太少了,办个事情要排多长的队!”(1日4版)

——等待,会加剧夏日高温,令人心浮气躁。好在人社局从善如流:2日上午,即在市政务中心增设了一个社保卡服务窗口。

“如果不把水存起,久了不下雨,我们连喝的水都没有了。”(1日11版)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达城凤凰大桥南头山上,住着一对七八十岁高龄的夫妻,家中没有一样电器,晚上点烛照明,生活用水靠接雨水解决。

“下午6点左右,我到厨房发现儿子女儿都不在,饭煮好了,菜洗了没有炒,衣服只洗了几件。”(6日11版)

——妈妈知道错了,宝贝快回家。宣汉南坝两兄妹因私拿妈妈300元钱被责问,离家出走。妈妈反思粗暴教育,希望儿女原谅。

“有好多次,我都想去三汇镇寻亲,但由于没有具体地址,只好放弃。”(8日11版)

——达城北外64岁的何世秀,最近从表哥一句玩笑中得知自己亲生父母是渠县三汇人。从此,平静幸福的生活有了淡淡忧伤。

“好黑,婆婆摔倒了,彦彦怕。”(10日2版)

——童真可人,彦彦勇敢。南城侨兴时代小区56岁姚女士带2岁半孙女彦彦下楼,因电梯停电,姚女士步行下楼时不幸在漆黑的楼梯间摔倒。彦彦摸黑走出单元外找寻到好心人施救。

“不要责备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爱读书,因为大人都不爱读书。”(10日3版)

——父母是最好的示范。四川作协主席阿来接受本报专访,谈到如今大多孩子不喜欢阅读,而爱玩手机、iPad时,一针见血指出。 

“幺儿,你就在这儿看书,妈妈去上班了哈!”(13日3版)

——读书使人文明,不仅幺儿要读书,家长也需要读书。暑假,新华文轩等书店成为达城一些家长的“托儿所”,可有少数家长纵容孩子带零食进书店、默许孩子撕图书插图。

“我没有同意,你们怎么就把婚给我离了?”(16日11版)

——离了“红萝卜”也能开庭。开江人李某因与妻子感情不和诉诸法院要求离婚,其妻张某第一次领取传票后拒不出庭,在李某第二次提起诉讼后,仍不出庭应诉。法院依法判离。

“我以前做过一些错事,犯过罪,被判死缓两年,所以我更能感受到生命和自由的可贵。”(16日11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宣汉男子杨先生15日在宣汉滨河路救起一名落水女子,这是他出狱后第二次勇救落水者。

“兄弟,走哪去?”(21日11版)

——久走夜路,必撞“枪口”。骑摩托赶夜路回家,网上逃犯姚某误把便衣巡逻民警当昔日好友打招呼,结果被不动声色民警当场抓获。

“你看嘛,人家是正规的律师。”(23日3版)

——“没有社保,晚来不保”,在此背景下,难免叫人心中惶惶,易遭“忽悠”。家住达城的陈老太不久前在网上认识一上海“律师”,称只需3万元,便能帮她办社保。面对女儿与民警,老太太出示手机短信“证明”对方身份。

“物管说新电梯未通过年检,不能使用。”(24日5版)

——在达州,电梯极易“扯拐”,所以买电梯房慎选高层,以防万一。龙郡13栋两部电梯一部坏了,一部一直没使用过,住户出入只能辛苦爬楼梯。

“如果我不收,它们就当柴烧了。”(24日6版)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达州麻柳民间收藏家廖洪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收藏巴渠民间器物,如今藏品5万余件,却苦于没有好的收藏环境善待这些宝贝。

“不晓得的市民以为我在做好事,晓得的就批评我”(24日3版)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高招啊。通川区一男子趁夜深人静出来涂印牛皮癣小广告,被警方抓获后,被城管罚自行“铲癣”。

“当了晚报的社区记者,我的晚年生活更加有意义,格外收获了不少乐趣!”(25日2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因采写的新闻报道被关注,71岁的王映福老人不久前受东方卫视邀请做嘉宾。

新闻推荐

渠县好人裴术全说出心里话: “帮助别人我很快乐!” 渠县万寿乡磨滩村5组有位村民,名叫裴术全,现年54岁,他在家孝顺父母、团结兄妹,在外常常助人为乐,帮人解困。

渠县万寿乡磨滩村5组有位村民,名叫裴术全,现年54岁,他在家孝顺父母、团结兄妹,在外常常助人为乐,帮人解困。他与人为善的品质受到了人们的赞扬,更是村民学习的榜样。...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 七月城事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