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乐群敬业六十载 厚德怀仁中医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建院六十周年特别报道

济南时报 2015-07-10 01:05 大字

院领导合影

时空一甲子,辉煌六十年。

2015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全院2800余职工围成“同心圆”,庄严与喜悦中共同拍摄一张“全家福”,那一刻“六世同堂”,定格医院60年艰苦创业、跨越发展的辉煌成就,也记录下医院60年仁心仁术、救死扶伤的大医情怀。

齐鲁大地这片热土,一代代山东中医大附院人同舟共济,扶危济困、造福苍生,创造、积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自1955年7月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之时成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未辜负人们的期待,始终高举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旗帜,携手齐鲁人民一起走过辉煌历程,而人们对她的感情也融到血脉之中。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支撑着华夏儿女自尊自信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大到一个国家、社会,小到一个单位,文化的力量、魅力,成为其得以存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中医之梦,也是中国之梦。

乐群敬业六十载,厚德怀仁谱华章。如今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保持着强大凝聚力和发展动力,成为全国中医药重镇,不断开拓创新,引领山东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以更加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救死扶伤,在神圣的医学沃土上尽情播撒生命的希望。

辉煌历程 陋室起步 建成综合性三甲大医院

1955年7月5日,济南市广智院街17号“山东省公安医院”旧址,一所名为“山东省立中医院”的医疗单位在众所期待中落成。7月7日,首任院长刘惠民发表题为《中医同仁们几十年的愿望实现了》的文章。但在当时,这所万众瞩目中落成的医院,现实状况却不如人意。医院初建,规模不大,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虽名为“山东省立中医院”,建筑面积不过4000多平方米。

“求变”,成为省中医唯一发展途径。一个个发展节点,记录下省中医的巨变。

1956年8月,山东省立中医院开始兴建新的医院并于1958年2月迁到现址,占地面积扩展为4224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223平方米。

1962年11月,更名为“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八年后与山东医学院合并,医院也随之更名为“山东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到1976年两院分开后,院名又恢复为“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几易其名,医院艰辛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医院的规模有了较大发展。1980年在原门诊楼北面兴建了新门诊大楼,1982年3月正式启用,建筑面积为8923.11平方米,房间189个。

从此,医院进入了正规有序的建设轨道,也开启了飞跃式发展的快车道模式,医院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山东中医药大学经十路校区划转医院。2009年9月,东院区华佗楼启用,开始试运营。2013年9月东院区扁鹊楼启用,解决长期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医院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

如今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筑新颖,宽敞明亮,布局合理,管理有序,已然成为省内规模大、科室设置全、业务水平高、教学实力强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医院分东西两个院区,总占地面积187亩,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总资产17.4亿元。

院区不断扩张,从未以牺牲医疗质量为代价,而对医疗质量的追求更甚于对规模的追求。“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早已根深蒂固。早在199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示范医院检查评审专家组的评审,结果是医院已达到了全国示范中医院标准。

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狠抓医疗质量。他们注重管理机制创新,加强和改进综合目标管理,进一步向精细化管理迈进;严格落实各项制度,突出医疗环节质控,培养和规范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诊疗行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深入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修订整理各类规章制度200余项。厚德怀仁 名医辈出 悬壶济世坚守医者使命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对中医院来说,道理相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0载,名医辈出,从国医大师到国家名老中医,成为中国中医界最重要的力量,肩负起齐鲁大地“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庄严使命。

尚德俊,国医大师,著名周围血管病外科专家。他在国内开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之先河,创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理论体系,以多个“第一”彰显大家风范。

张鸣鹤,全国名老中医专家,1964年带领创建风湿病专科,并创立了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理论体系,50多年来从医救人,树德为怀,多项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

黄乃健,著名中医肛肠病专家,多项研究、发明“人无我有”,几项科研成果世界第一,不仅推动、影响了我国中医肛肠学科的发展,也为中国肛肠学科赢得了世界的瞩目。

程益春,国家级名医。提出的保肝护肾法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等观点具有独到之处,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使中医药对糖尿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焦中华,国家名老中医。发展并创新了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的方法和思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邵念方,“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对内科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病的诊治潜心研究,在心脑血管及老年病的诊治上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和精湛的诊疗技术。

丁书文,国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对以活血化淤法治疗冠心病有深入研究。率先提出心系疾病的热毒学说,发展了中医理论,开拓了心脏病新的治疗途径。

……

如今,名医荟萃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既有一批知识渊博、造诣精深、享誉省内外的老专家,又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业务专长突出的中年骨干,更有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勇于开拓进取的青年人才。拥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名中医药专家5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人,泰山学者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博士生导师43人,硕士生导师144人;博士后、博士毕业生193人。

为继续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医院还出台了“泰山学者”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开展“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其他重要选拔推荐工作。并开展了“晨曦人才计划”,充分做好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从建院伊始便为医院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刘惠民、韦继贤、韩长泰、周次清、杨锡嘏、梁洪恩等名老中医,到如上所记尚德俊等当代名医大家,再到今天依然奋斗在临床一线的中、西医人才传承之薪火仍生生不息,传下了济世救人的医术,也继承了医者仁心的慈悲情怀。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善待病人、爱护病人;不仅杜绝收受红包等各种百姓深恶痛绝的不正之风,而且形成了一种关爱患者、一切为患者着想的良好风气。

科研创新 引领新时期中医发展新路径

作为全省现代化中医院的领头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继悠久中医传统的同时,并不拘泥,而是开拓创新,引领新时代中医发展全新路径,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

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全省唯一一所省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医院共有24个临床一级科室和11个二级科室,专病门诊40个,医技科室6个。其中中医内科学被列入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行列,中医心病学、肿瘤病学、妇科学、儿科学、针灸学、肝胆病学、脑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预防医学、中医护理学等进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之列。医院目前共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8个,山东省中医重点专科28个,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服务。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在一场浩大的争雄之中脱颖而出,使重点研究高血压病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顺利落户医院。这不仅是医院发展史上里程碑的时刻,更将载入山东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史册。

医院学科发展进步,息息相关的是科研水平的跨越式提升。1993年以来,医院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90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3项,省部级课题221项,厅局级课题568项。科技成果总计364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47项,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1450篇,被SCI、EI收录20篇。尤其是2014年,高血压基地首席专家杨传华教授负责完成的“提高中医降压质量的关键技术及转化应用”研究,实现了医院在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零突破。

而每一项突破都会为患者带去最直接的受益。到2014年,医院积极调整政策,创造有利条件,鼓励科室通过开展大病诊疗、新技术引进来提升能力。如周围血管科采用双向开通联合CDT、STENT技术,耳鼻喉科开展喉镜声带新生物摘除术,显微骨科通过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肛肠科结合“晨曦计划”培养项目开展了直肠癌根治术,神经二外科填补医院微创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技术空白,乳腺甲状腺外科、肺病科等均开展富有成效的新技术项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精准服务

从细节着手 一切以患者需求为中心

对大型三甲医院来说,如何提升服务质量,让患者享受高水平的就医环境成为关键。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力投入,一切围绕患者和群众的身体健康进行。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高毅表示,“看病难”一直是老百姓比较关心的话题之一,为更好地方便患者就医、提供更放心满意的服务,医院不断整合资源,提高服务供给量,改进服务流程,创新诊疗服务模式。从门诊科室的优化细分到预约系统的全方位运行,从“代煎中药送到家”到健康大讲堂火爆开讲,从中医膏方节的健康指导到深入基层的义诊送暖……医院用责任与爱心让更多患者和市民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与温暖。

自2011年医院开展“今天我是患者”主题实践活动以来,院领导及中层干部就与患者进行“换位体验”,了解患者在看病中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在这个理念下,“代煎中药送到家”、“中药小包装”等一些具有中医特色的服务也逐步推广开来。据了解,该院是省内最先施行中药小包装的医院。

为方便群众就医,医院还投资进行了门诊楼改造,每层门诊都增设了挂号窗口;优化工作流程,实行挂号和交费一体化,挂号室每天提前半小时上岗;同时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途径开展预约挂号。2011年,该院又成为省内首个推出手机wap网站的医院。此外,为解决患者东西两院区就医转诊的需求,医院开设了两区“便民就医班车”。

到2014年,医院积极响应省卫计委“三增一禁”便民正风行动号召,全面启动无假日门诊、错时门诊及夏季夜间门诊的“三增”门诊。异地医保和新农合即时结报、“爱心中医”志愿服务团下基层、“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送温暖、成立120急救分中心以及极具特色的“中医绿色护理”等服务,都有更进一步的拓展。

就医环境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迎来巨变,实施“拆墙透绿和立体绿化”工程,美化道路沿线风景;建立了以各种中药种植观赏为主的百草园,建设了凉亭和休闲花园。医院也从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进行统一制作,通过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中医药文化,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社会责任 从内部辐射外部 打造中医“医疗航母”

国家医改早就提出,公立医院核心是坚守公益性。这一点,对以“乐群敬业 厚德怀仁”为院训的山东中医大附院人来说,早已融入自身血液。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强调社会效益,注重社会责任。管理视角早已不再局限于医疗机构内部,而是从单纯考虑医院自身的发展转变为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

医院服务功能上,从单纯的医疗救治,转变为重视预防保健,重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支援农村和基层,重视扶贫、支农、救灾……医者,唯有大爱仁心,方可悬壶济世。

从初创至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身上的社会担当和公益色彩始终没有改变。抗击非典、抗洪救灾、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的救护队伍里,在全运会的医疗保障团队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医院在援疆、援藏、援塞上所作出的贡献,成为院史长河中闪耀的光辉一页。

近年来,随着医改深入,在破解无序就医、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道路上,“医联体”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2014年4月29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医疗集团正式成立,成为省城首家中医“医疗航母”。

据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医疗集团理事长高毅介绍,借助医疗集团的优势,医院将优质资源主动向基层延伸,在省内率先与多家基层卫生单位签订帮扶协议,通过完善“双向转诊”、开辟“绿色通道”等多项举措,扩大了服务半径,惠及更多的群众。

2015年,集团发展辐射省外,6月12日至15日,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邀请,由该院院长杨传华带队的医疗小组远赴新疆,进行了义诊和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正式加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医疗集团并成为理事单位的揭牌仪式。短短两天时间,共计接诊患者300余人,开展教学查房60余例。而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也成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医疗集团的首位外省成员。

从中国梦到中医梦,瞻望未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展开全新的发展图景,把医院建设成中医氛围浓厚、专科特色鲜明、保障能力完善、文化内涵丰富、国内一流的综合性中医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救死扶伤,在神圣的医学沃土上尽情地播撒着生命的希望。

新闻推荐

大众旅游暑期特推寻梦江南亲子游

暑期,为给孩子们一个精彩的大旅行,大众旅游(山大路230号)特别推出了寻梦江南专线,提供不一样的梦幻江南,高铁大大缩短了路上的时间,十几条华东线路精彩纷呈:大华东—华东五市+水乡五日完美江南之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