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黑陶大师曾经是货车司机

生活日报 2015-06-12 11:07 大字

如果不是屋里堆满黑陶工艺品,身穿沾满泥土大衣的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个庄稼汉;如果不是黑陶,他应该还是那个货车司机,跑完一天的活儿回家整两口小酒儿,老婆孩子热炕头。

27年前,张国庆与黑陶结缘,激起他骨子里龙山文化的传承基因。历经无数次失败,面对公司亏损,他仍不愿意放弃手中可以旋转出千变万化的陶泥。张国庆说,这就是他的命。

不务正业的货车司机

1月9日上午10点,章丘龙山镇。张国庆坐在他的黑陶艺术博物馆里正在修坯,地上满是陶泥碎屑,身后则是10多名正在刻花的女工。这里距离龙山文化遗址城子崖不过千米之遥,整架的黑陶半成品静静晾晒,等待窑火锤炼溯梦四千年。

黑陶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今年52岁的张国庆已从事黑陶制作27年,当初他只是个门外汉。在兄弟姊妹八人中,他排行老四,高中毕业后为了挣钱补贴家用开起了拖拉机搞运输。当时一天的收入能有50块钱,“绝对是高收入”。

1980年代末,龙山镇建立了黑陶工艺研究所。张国庆不顾家人反对,通过招工成了研究所的货车司机和业务员。他就是觉得作为龙山人,乐意为龙山黑陶做点事儿。

在研究所的工资每月有七八百元,比跑运输少了一半,但张国庆并不在意。他的心思在黑陶上,没事就往车间里跑。看着那些陶泥变幻出各种形状,张国庆感觉很美很好玩。小时候跟着哥哥们和泥制作泥轮车的快乐,重回眼前。

看得久了,难免手痒。张国庆背着媳妇,花了1个月工资请村里的工匠制作了一台拉坯机。为这,两口子吵了好几天。

“那时已经用上快轮制陶机器了,轮子转起来有100多斤的旋力。”张国庆说,“晚上就在家里学着拉坯,特别享受陶泥在手中旋转的过程。”第7天晚上他突然找到了感觉,泥土欢快地往上走,一个烟灰缸成形了!从此,陶泥成了他的至爱,一有时间他就坐在拉坯机前。

暖暖秋天里的鱼罐头

1992年,单位因经营不善倒闭了,家人劝他重新跑运输。张国庆不听,拿出2万元积蓄在自家办起了黑陶作坊。

上有老下有小,折腾个啥?家人劝不动他,现实则毫不客气地给了一个下马威。一窑七八十件陶坯,烧出来全是碎片,而且颜色也不对。“一屁股坐在地上,心情特别沮丧,真想不干了。”张国庆说,这样的念头在他27年的黑陶记忆中产生过4次,但每次都咬牙撑了过来。

“开始的时候技术不行,只能制作些简单的花瓶、笔筒,艺术感也不强。”他说,出去摆地摊卖货,但有时一天也卖不了一件。家里种了20亩龙山小米,基本上让他卖黑陶时“买一送一”赠出去了。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最难的时候他连一家人的生活费都挣不出来,还欠下了工人七八千元工资。没办法,张国庆只能跑跑运输补贴黑陶作坊。

1994年秋天,镇上举办文化艺术节带来了转机。他一大早开着拖拉机带着老婆孩子到艺术节上卖黑陶,没想到第一天就卖光了一车工艺品,进账六七百元。“人们一看这东西真不赖,都围拢上来,龙凤花瓶和菊花连枝笔筒尤其受欢迎。”张国庆说,当天晚上他特意跑到小卖部给女儿买了一瓶鱼罐头。

回忆往事,张国庆仍能美美地重温那个秋天阳光的温暖。不到1个月的文化艺术节,张国庆卖出了两年的存货。大人孩子都很开心,媳妇提议“我们还是继续干吧”。张国庆倍感欣慰,于是在电厂附近租下店面,继续他的黑陶梦。

那些年先后搬了7次家

本以为有了店面会越来越好,不想却开启了“颠沛流离”模式——20多年先后搬了7次家。

1997年,张国庆搬到了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前面的五间茅草屋里,再次峰回路转。“这里客流量大一些,我还就近建了窑。”他说,日均销售额500元左右,最大一个订单是200套,厂家一下子打了14000元的款。话到此处,张国庆眼里闪动光芒:靠一单生意成为万元户,这在农村绝对是轰动性的新闻。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茅草屋要拆,他不得不再找新址。搬了又搬,直到2014年他用尽积蓄,举债筹资1000多万元建起黑陶艺术博物馆。张国庆说,这个博物馆凝结了他和黑陶的缘分,其间五味杂陈。

“这些年多次想过改行,有时给工人开不出工资,只能去借钱,后来得提前付钱工人才给干活儿。”他说,为了养家糊口还跟人合伙干过收粮食的买卖。那是在2005年,张国庆又遇上了坎儿。见人家收粮食一天能挣两三万元,他也“照猫画虎”,不想干了两天就亏了好几千块。

“卖粮食的在里面掺沙子掺水,咱没有经验看不出来,咱再卖的时候人家能看出来,给的价钱就特别低。”张国庆看着满车的粮食,感觉人生昏暗。现在想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007年,他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那次他真把她惹火了

什么叫大师?看看他制作的蛋壳陶就知道了。1992年开始,张国庆就琢磨着恢复传统拉坯成型制作蛋壳陶的工艺。这代表了黑陶的巅峰工艺,他想:古人能做出来,现在条件更好,为什么做不出来?”

张国庆多方搜集资料,经过上千次试验,终于做出了蛋壳陶杯。如今,张国庆的蛋壳陶杯最薄处只有0.1毫米,高80厘米,做到了“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佳品背后还有一个“两记警棍”的故事。

一次他试验做蛋壳陶,快做好时,媳妇劝他:“这样就行了,已经很薄了,别弄坏了!”执拗的张国庆却希望再薄些,结果失败了。媳妇一气之下顺手拿起一根警棍打向他,连打了他两次。张国庆说,她当时也是心疼坏了。

张国庆的媳妇是村里人给介绍的,“当时我开车拉货,她可崇拜我了”。后来干起了黑陶,尽管一开始不同意,但她还是陪他一路走了下来。两人一起摆地摊,一起啃馒头、吃咸菜的日子,每每想来都让张国庆感动不已。为了省下一个人的工钱,媳妇还专门学习了刻花。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陈设在博物馆里的各种题材的黑陶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闲暇时候,张国庆打开展厅里的灯,只是静静地看了又看。他说,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在这些作品中,最珍贵的是一件蛋壳陶,制作耗时7个多月,经历了上千次失败。经常晚上一干就是半夜。有一天,他一直在灯下拉坯,忘记了时间。停下来的时候,已经凌晨3点多,村里的鸡都开始叫了。

“把一团泥巴变成作品要经过13个环节,都是纯手工活儿。”在张国庆看来,繁琐的流程中满是乐趣,让人着迷。

黑陶梦和梦里的黑陶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执拗追梦,陶痴张国庆终成大器。2010年7月,他作为龙山黑陶传承人的代表参加上海世博会;2011年3月,他赴澳门参加非遗传承展演活动;2011年7月,他参加了台湾“山东印象展”。

在澳门,张国庆捐赠了价值20多万元的黑陶作品及制陶设备,还收了20多个徒弟。“当时有位73岁的大娘连续7天跟着我学习制作黑陶。”张国庆说,老人年轻时就想学习刻花技艺,但一直没有机会,当时知道他是来自山东的工艺美术大师,每天跟着学习六七个小时。还有一个4岁的小女孩,也连续多天跟着学习制陶。张国庆感动于澳门同胞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认为这也折射出黑陶艺术的魅力所在。

文化的价值还在于传承,张国庆明白这个道理。现在他的女儿、侄子甚至侄孙,都在学习黑陶的制作工艺。“侄孙6岁多,一开始硬拉着他学,现在他自己一有时间就过来。”张国庆说,龙山黑陶有着龙山小米的芳香,只有龙山陶土才能生产出油亮的纯黑陶器,而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黑土油子”。

“我属于半路出家,在工艺和绘画方面还有欠缺,希望有机会再到工艺美院进修。”张国庆至今睡觉时还会做关于黑陶的梦:梦见自己在学习拉坯,梦见自己和媳妇因为黑陶拌嘴的情景,梦见孩子们做出了蛋壳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生活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推荐

沪股代码名称主力增减仓收盘价涨跌幅滨化股份有一定增

沪股代码 名称 主力增减仓 收盘价 涨跌幅601678 滨化股份 有一定增仓 22.671.84601688 华泰证券 有一定增仓 18.32.23601699 潞安环能 增仓轻微 57.170.85601717 郑煤机 有一定增仓 35.42.37601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