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老资格”的曾传国: 苦不怕,就怕空手回家

德阳日报 2015-04-03 21:34 大字

人物:曾传国

年龄:63岁

家乡:中江

职业:建筑工人

老曾们,在钢筋水泥间劳作着、希望着。

>>>人物切片

在市区某建筑工地里找到曾传国,这个“老资格”打工者花白了头发,皱了额头和眼角,记录着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活这一路的酸甜苦辣。1990年,跟随着当时外出务工的浪潮,那时38岁的老曾和一大批伙伴一起离开家乡,从此背上了“外出务工人员”这个称号。“前半辈子一直和家里的田打交道,后半辈子一直和这些钢筋水泥打交道。”

摸爬滚打走南闯北了20多年,这辈子让老曾最得意的是前些年在北上广、珠三角,当地的不少建筑都有他参与建设的身影,从地基到封顶,每栋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回想这几十年走过来,拿他自己的话说,“苦”这个字,占据了他大半辈子的时光,“家里穷,像我们这种农村里出来的,没啥文化,只有卖点苦力。”

在外面的几十年,一路磕磕绊绊。老曾说:“大部分时候条件很差,住到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一般吃的就是白水煮白菜再放点盐。不过苦就苦点了,最怕的就是遇到做了活路不给钱的老板。”老曾给记者讲了2009年在福建打工的一次“欠薪”的经历。

“那个时候都是年关了,我和那些天南地北的工友都渴望回家过个好年,虽然说谈不上衣锦还乡,但是拿着自己的辛苦钱给老婆买件衣服,给娃娃买点学习用品,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老曾说,老板欠了他们70多个人一共有近50万元,按照当时每天35元的价格,老曾被拖欠了7000多元的工资。“老板每个月只发点生活费,说年底一次性结清,但是没有想到会是那样。”

因为没有钱回家,所以老曾和留在福建的工友们极不情愿地成了“讨薪者”。随着过年的时间越来越近,不少家比较远的工友都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只剩下离福建比较近的工友还在坚持。老曾无奈,找工友凑了点路费,腊月二十八了才返回家乡。老曾叹息连连,他告诉记者,是空着手回家的,除了行李之外,就是满满的愧疚。“我是家里的顶梁柱,老婆就在家里做点农活,就指望着我回来能带点补贴家用。你想不到那种感觉,真的感觉特别对不起老婆、娃儿。”老曾回忆说,当时儿子正在读高中,还面临着考大学,那一年的学费是找亲戚朋友借的。“不过还好,工友们还是把钱要到了,给我打回来的,后来我觉得那里不靠谱,就没有再去了。”

直到现在,老曾他们依然时时害怕面临欠薪的威胁。“你们跟老板签了劳务合同没有嘛?”面对记者的提问,老曾显得有些无奈:“当年哪晓得啥子叫合同嘛,有个活路干就感恩戴德了。不过即使知道了,也还是没有签合同,老板不提,我们也不好说的,所以现在一般都跟到比较熟悉的老板一起做,相对保险点。”

文/图 本报记者 文潇

新闻推荐

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基层卫生工作 农村卫生短板亟待补齐

4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全国农村基层卫生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改革发展任务。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充分肯定新一轮医改以来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成绩的同时,要求必...

 
相关新闻